
如果出于历史的尊重,侧面反映封建社会中女性力量有限,难以以一己之力出头,倒也无可厚非。
但实际上,真实的历史记载中,除了婚姻关系属实,并无其他感情线。
这种修改,仅仅只是为了迎合观众磕cp的喜好。
为此忽视了背后价值观的极大扭曲。
让性魅力盖过了女主本身的经商才能,更是与这部剧女性主义的宣传点完全相悖。

《楚乔传》讲述西魏乱世中,女主楚乔从奴隶到将军的逆袭之路。
剧中将她的阶级跨越归因于天赋。
又在她的成长道路上备好了众多爱慕者。
他们每次都能慷慨相助,让女主得以化险为夷,步步高升。

《芈月传》也是如出一辙的伪大女主,真玛丽苏剧。
芈月从小被视为「祸星」,后宫中也是众人的眼中钉。
但她因心地善良,备受异性追捧。
每次遇难,都有男人出面帮她逢凶化吉。
甚至是初次相见,也愿为她出生入死。

不只是古装剧,现代剧也有这样的通病。
《我的前半生》,罗子君反复强调「靠自己,不靠男人」。
结果,找工作靠闺蜜男友。
最后更是靠精英男才能走出阴霾。

还有《三十而已》中的沪漂王漫妮,贴着独立励志的标签。
但却寄希望于「金龟婿」,靠男人实现阶级跃升的梦想。

独立女性始终被男权阴影笼罩,戏剧冲突便只能转向女性之间的「雌竞」。
打小三戏码一再当作爽剧上演,但本质不过是套了现代外壳的宫斗。
女性题材的探索和发展,止于扁平的口号和说教。
时至今日,在具体的叙事中,依然鲜见女性真正实现自我独立,建构自我认同。


国内女性题材剧的挂羊头卖狗肉,暴露出的是市场的问题。
看见女性视角,讲述女性故事,本是有益的创作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