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个时候,内地一家小公司正在濒临破产。
老板正在发愁自己公司即将断粮,不知道未来怎么走。
这家公司的投资人、同时也是空中网CEO的杨宁带着韩庚找到了她,并让她成功签下了韩庚。
从此,韩庚成为这家公司的股东和创始人之一。
这家公司,也就是现在大名鼎鼎的中国偶像制造机——乐华娱乐。
老板也正是在如今娱乐圈颇有争议的杜华。
韩庚给乐华带来的不仅仅是经纪收入,还是一整套韩式练习生的生产模式。
甚至于,如何更好的利用韩国已经卷到极致的练习生机制来磨练属于自己的练习生。
韩方负责训练,我负责找人并负责后续的成团。
靠着这样的方法,乐华收揽了王一博、孟美岐、吴宣仪、范丞丞和李汶翰。
从此,乐华成为中国偶像行业金字塔尖的玩家。
12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互联网开始全方位取代传统媒体成为信息管道,SM和偶像之间的关系也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过去,偶像是弱势群体。
公司掌握了所有可以让偶像发声、露面的渠道。
韩国四大无线电视台,都是我的兄弟。
所有的社交媒体账号都由我来管,我说什么就是什么。
你怎么和我斗?
想要赚钱,要听话。
听话,给你绩效打A,公司再给你投点资源,再多砸点钱。
不听话,停掉演出,雪藏你。
所以江湖上才有了各种野史传说,偶像们被送到财阀大佬的包间里,畅聊人生梦想,深入沟通经验,反复勤加练习。
但有了互联网以后,尤其是随时随地可以上网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开启以后,势力的天平在倒向偶像。
偶像们有了私域流量,偶像们在社交媒体上发声的可能性变大。
你可以管得了YouTube、ins、Facebook,但你需要管控的成本也增加。
防不胜防,堵也堵不住。
你管得了我大号,那我用小号发声。
很多老团成立时间久了,老粉的粘性已经非常高了。
如果再有合约纠纷,那么相当于砍掉摇钱树。
和气生财,既然回本了,那不如大家一起发财。
与此同时,SM手头也宽裕了。
从2012年起,SM对旗下大部分艺人实行大范围第三者配股,覆盖范围包括安七炫、BoA、东方神起、Super Junior 、少女时代、F(x)等多位艺人。
但依然挡不住很多爱豆脱离SM。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粉丝就是真金白银。
已经有了这么多粉丝,我怕你干啥?
这种生意模式让SM的宿命只有一个,不断推出一个又一个组合。
做小了,赔钱,做大了,要解约。
不火,不行,太火了,也不行。
13
SJ在中国获得了巨大成功,让公司赚到飞起。
在意识到中国市场的庞大以后,满叔推出了一个华人成员占比更大的超级男子组合。
EXO。
在这个新组合里,华人成员有四名,也就是后来的所谓归国四子。
鹿晗、吴亦凡、张艺兴和黄子韬。
在EXO推出的2012年,国内的高中生大都是95后。
他们是最"完美"的粉丝。
95后是互联网原住民。他们出生的时候,互联网正在快速普及。
等他们成为高中生的时候,智能手机已经开始普及。
微博也已经诞生整整三年,并在这个时候成为娱乐圈新闻讨论的主阵地。
这是一个空前庞大的粉丝群体。
1995-2002年出生的人口总数是1.5亿人。
这是有钱且愿意为精神消费的一代人。
但好景不长,EXO和所有之前的组合一样,都遇到了同样的合约问题。
仅仅成立两年后,四个中国成员就先后离开。
先是吴亦凡起诉公司离开,然后是鹿晗,接下来是黄子韬。
张艺兴虽然把合约坚持到了最后,但在2017年后就把工作重心放在了中国市场上。
从2014年开始,已经拥有庞大数量粉丝的归国四子也成为那个时候流量明星的代名词。
这也几乎成为SM公司在中国最后的荣光。
14
2017年以后,随着养成系团体组合TFboys在中国的崛起,以及限韩令的出现,本土偶像的大批量开始出现。
在十几年前,还是由电视台来主导明星/偶像/艺人的曝光机会。
现如今,这个主角变成了视频网站。
2018年1月,爱奇艺推出了《偶像练习生》,担任"全民制作人代表"的正是EXO的张艺兴,而担任rap导师是韩国男团GOT7的成员王嘉尔,担任舞蹈导师的是女团宇宙少女成员程潇和韩国女团成员周洁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