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早在此次音乐剧文案风波之前,张桂梅校长就引发过一波争议。
在采访中,她直截了当表示「我最反对当全职太太」。
认为女性在家庭中会不断消耗自身,停滞在原地,与社会脱节。
这些话的前提与关注重心,都是女性本身与自我价值。
即便成为母亲,也是建立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之上。
华坪女高的毕业生,如今已经走入各行各业。
医生、律师、教师、军人。
她们正是通过受教育,冲破了恶性循环。
有了「自己」,扔掉了「十几岁就出嫁的生育工具」的命运。
而音乐剧的文案之所以引发争议。
某种程度上就是文案内容窄化了张桂梅校长的原意。
打破循环,本意是用教育阻断贫穷,建立起新的希望。
将女性的人生从「轨道」拓宽成「旷野」。
努力争取贫困区女性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单纯为了生育「高素质的下一代」。
而是让女孩本身,拥有更多人生的可能性。
《蒙古草原,天气晴》的主创关野,同样深知这一点。
虽然普洁已经离开这个世界。
但在她的启发之下,关野也帮助安排蒙古国的贫困学生们学习外语、出国留学,见识广阔天空。
每个走出草原的孩子,都延续着普洁的生命。
他们都在用自己的力量,为落后贫困区的女孩开启了一扇名为「可能性」的大门。
每年 6 月,都是华坪女高的女生们蟾宫折桂之时。
捷报频传,昭示着新生的开始。
在此祝愿她们:
走出大山,挣脱枷锁,去往更广阔的天地。
从此所有梦想,都更加自由。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