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不是一种本末倒置么?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中也清清楚楚地写出来了,
房思琪的 " 爱 " 是一种 " 自我麻痹 ",
是 " 溺水者扭曲的自救——爱上老师 ",
但这种如同自我厌弃般的思想没有得到重视也没有得到及时的救助,
最后悲剧酿成,倘若世人不问是谁造就了罪孽,是谁对痛苦视而不见,
是谁忽略了性教育的存在,是谁纵容了上位者无孔不入的压制?
然后再倒打一耙,
" 房思琪,都怪你,是你着迷于这场自己向恶魔的献祭。"
无异于再一次的伤害……
相信刘恋的本义绝不是批判 " 房思琪 ",
她所指的更像是,那些把学识当作猎艳武器、给侵犯冠以糖衣的个体戕害
(如作者林奕含本人所言胡兰成、李国华这类人的本质)
和那本不应存在的受害者的悲剧。
但正是由于缺乏了最后一句叩问,
(刘恋 2019 年写下短评的时候也没想到会被这么多人翻出来吧……)
会让人觉得她把房思琪的痛苦和林奕含的悲剧混淆一通,缺乏同理心。
实际上,在刘恋未成名时,
在她力所能及的能够为女性发声的场合,
都有着她作为女性本身的表达。
现在,再去讨论她在私人语境中写下的书评是否值得被推敲,
已然没有那么大的必要了。
(意思是不能呼朋唤友去攻击她,你可以不赞成她可以在她书评底下和她辩论,但是上热搜讨伐没必要……)
而关于林奕含之问即 " 文学是否是一种巧言令色 ",
牵涉太多,难以简述,个体的感受也千差万别,
但在 " 书评事件 " 中,
有两点可以确信,随随便便评论 " 文艺病 " 确实不妥当,
换种表达会更合适。
再者就是,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接受和尊重自我表达,也不能对非主流声音抱以全盘抨击。
讨论至此,
也只能祝大家能够努力像林奕含在她自己的婚礼致辞上,
所言所期望的那样——成为对他人的痛苦有更多的想象力的人。
最后一句,
请大家欣赏最美最勇敢的新娘林奕含,图片转自林奕含脸书 2017 年 1 月 1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