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看到小女孩,多少想到了小时候的自己。
他说,我只是想给她一个拥抱。
所有的情绪表达都是简单几字。
自然,对家人的付出,也是" 不求回报,他们就好好的就好了 "。
应了那句有点俗的感叹:受过伤的人更懂痛是什么,淋过雨的人更想替别人撑伞。
可惜现实残酷——
有些东西可以弥补,如人生中的第一张全家福;
可全家福里依旧有忘不掉的缺憾,大概就代表着没那么容易愈合的空洞。
童年经历的烙印于马天宇,自然也不限于那些积极的、正面的、充满能量的 " 善意 "。
还有生活上的隔绝,认知上的谨慎,情绪上的忧虑。
马天宇总是一个人窝在家里,早睡早起,三餐准点,看剧浇花。
早早过上了 " 老年人 " 的稳定作息。
有社交障碍如他,非重要场合不出门。
不熟悉的人在初见时也会觉得他很冷淡。
但他未必享受这样的 " 离群索居 "。
前一年的春节,马天宇孤身一人,不看春晚也不走亲戚,就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什么都不干。
——这种别扭的心绪,才是他的底色吧。
不联系其他人,并非不期待陪伴,而是担心自己打扰到周围人。
就好像他测出来的 INFJ 人格。
希望获得他人的理解,但面对他人的闯入,又会出现排斥心理,于是反复循环。
对待感情也是如此。
见过花落,便从花开难过;害怕失去,所以从一开始就不要得到。
如今再回头,看马天宇父亲的逝去,是他再一次面对无法挽回的失去。
所以前些年大概是真的累了,才会选择暂时停下脚步,过去四年有且仅有一部古装剧。
看起来还是个光鲜亮丽、完完整整的人,但内里的破碎感已经藏不住了。
可故事最难得的不同,是经历过太多可以把自己打趴的压力,马天宇还在努力自救。
这才是他一次次谈论过往的前提——
马天宇是想要让自己走出来的。
所以他会书写大伯的离开,用一种温柔的笔触。
所以他会谈起原生家庭的影响,期待用信念摆脱过去的阴影。
评论还不忘补充:" 这是我的经验,不知道对不对。"
所以他在节目上主动撕开伤疤,是想告诉大家:
" 我没有那么多不堪的往事,也不怕别人提起我的家。"
虽然,能说出来,并不等于已经走出来。
或许要等到哪一天,晒着太阳哼着歌,突然想起了这件事,只觉得模模糊糊隔了一层纱,才叫做真的放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