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特定的事件和场景,赵丽颖也将这种性格,融入到了日常生活的细节里。
拿菜做饭,干练麻利,挽起袖子就动,雷厉风行。

听到于理不合的话,她会毫无顾忌回怼,说得其他人哑口无言。

不高兴的时候,要么双手插兜,要么双手抱在胸口,从外表看就是一幅不好惹的样子。

思路清楚,说话条理清晰,一口气推己及人,噎得万善堂说不出话。

下地干活,甚至做生意,也是一把好手。


即便初中毕业就辍学了,她也有女性该有的觉悟;即便是个农妇,何幸福所认为的道理,也是在法律和规则的支撑下。
虽然从打扮到性格,从行事风格到个人特质,秋菊和何幸福似有云泥之别,但她们分别代表的,恰恰正是她们所处时代下的独立女性。

四、共通的内核:全片就讲一个“理”字
无论是《秋菊打官司》还是《幸福到万家》,其内核都只有一个字:理。
理是道理,是社会的道德标准;理也是公义,是保证社会公平的基石;理更是性格,是人活一口气的“气”。
讲理,是巩俐饰演的秋菊一切行为的原动力,她虽然没有文化,没有经历,甚至没进过城,但她对理的执念,却比任何一个城里人都强烈。
不过,她追求“理”的优先级,依旧在自己对好坏价值观的判断之下。

这或许是当时的环境所限,或许是巩俐为了追求真实自然而然的塑造,也或许是为了让《秋菊打官司》留下探讨的空间。
所以,当她得知对自己很好的领导,因为自己要这个“理”而成为被告时,她坚决不出庭。

所以,当村长在她的难产之夜,召集看戏的村民将她送到医院,给了她和孩子第二次生命的时候,她开始对他感恩戴德,甚至连这个“理”,也不要了。
“我就要个说法,我没让他抓人。”
这是人之常情,也是社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