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一个农村女人,为了给被踢伤 " 命根子 " 的丈夫讨个说法,挺着身孕跑到乡上去告政府,一路上诉,最后闹到公安局和法院。
这个女人的名字叫何碧秋,不过,故事被搬到大荧幕后,变成了一个我们更熟悉的名字:秋菊。
家喻户晓的《秋菊打官司》,打的不是什么官司,而是一个 " 说法 " —— " 总得给个说法吧!"
《秋菊打官司》剧照,图为巩俐饰演的秋菊
在农村,老百姓未必都知道 " 法律武器 ",但都会明白何为 " 说法 ",那是一种普通人维护正当权益的通俗道理,既是 " 公道 " 的 " 道 ",也是 " 伤天害理 " 的 " 理 "。
《秋菊打官司》的小说原著名叫《万家诉讼》,十几年过后," 万家诉讼 " 的故事被搬到了小屏幕上,打官司的不是巩俐饰演的秋菊,而成了赵丽颖饰演的何幸福。
何幸福第一次要讨的 " 说法 ",是当自己的亲妹妹在婚礼上被村书记的儿子无理婚闹,他坚持要向村书记讨一句诚恳的道歉。一脚踢开婚闹陋俗的现场时,何幸福也踢穿了落后势利的农村权威秩序。
《幸福到万家》剧照,图为赵丽颖饰演的何幸福
不过,开播后直到大结局," 何幸福 " 的婚姻始终被观众牵挂。当她一次次被 " 愚昧 " 的村里人阻碍,一次次被逆来顺受的婆家人牵绊,屡屡得不到公正的对待后,观众看得拱火,隔空喊话:" 幸福快跑!"
意思是让她离婚和逃离村庄,去追求自己的幸福,本质上,这种呼吁仍然是一种 " 城市文明 " 式的个人主义。
如果 " 跑 " 真是一种有用的办法,那这世间就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了。多数情况下,人其实跟树差不多,跑不了。
从 " 秋菊 " 到 " 何幸福 ",她们的目的既简单,又复杂,往小了说,只是想 " 讨个说法 ",往大了说,她们提供了一个反思乡土社会的戏剧性切口。
" 我就图个好坏对错 "
何幸福嫁去的万家庄,是体现《乡土中国》里 " 熟人社会 " 的典型。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横向社交、纵向权威层级与代际传递的方式,缀连成一套不言自明的伦理规范,内在的逻辑是自产、自销和自治,也许不乏温暖的人情纽带,但也有大量冷漠的看客与势利之徒。
从嫁过去第一天开始,何幸福就临门一脚,踢开了这黏稠、愚昧的人情关系网。
婚礼上,主人家等不到村书记来不敢拜堂,小姨子何幸运被村书记万善堂的儿子以 " 婚闹 " 名义性骚扰甚至险些侵犯,对此,婆家甚至觉得自豪:" 我们王家是小姓,没人来闹,脸上才没光。"
开局半小时就满屏 " 荒诞 ",满屏 " 愤怒 ",可诸类所谓习俗、风俗,正是反映了不少农村地区的现状。
上述的场景发生后,何幸福破门闯进现场,救下妹妹,打走村霸,同时也开始了她讨要 " 说法 " 的路,开始撼动整个村庄背后整个庞大根固的权力体系。
从婚闹到后来的征地赔偿纠纷、水污染、打人事件、冒名顶替事件 …… 面对村庄小姓底层百姓受到的欺凌和不公,何幸福从始至终都只有一个诉求,那便是和秋菊一样——讨个说法。
然而,哪怕仅仅是想要一句道歉,也相当困难。因为村长家权大势大,婆家千方百计阻挠何幸福 " 维权 "," 息事宁人 " 是他们的最高追求,也是他们能为自己生活安上的最大保险。
何幸福的婆婆劝儿媳妇息事宁人
在无数与万家庄雷同的乡村土地上,依附于权威的传统阶层次序网,经历世世代代几十上百年的发酵和粘黏,已经牢牢钳住了几乎每个人的存在形式与思想观念。无权无势的小人物抵御风险的能力有限,只能选择像老牛和土地一样忍耐、沉默,逐渐麻木。
但何幸福的 " 硬气 " 明明白白:" 我就图分辨个好坏对错,如果连好坏对错的理都不讲了,那人活着还是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