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谁能想到,黄磊居然从此在结巴的路上一去不复返,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八年前的轻喜剧《我爱男闺蜜》里,他在结巴;
三年前的爆款剧《小欢喜》里,他在结巴;
去年搭档周迅的《小敏家》里,他在结巴;
而在新剧《张卫国的夏天》里,他依然在结巴。
曾经的亲切感早已荡然无存,留在观众心中的只剩下不够精炼的台词,令人不耐烦的口水话,以及流水线般瞪眼噘嘴的表情。
每听一句台词得看好几眼字幕,对观众来说属实是一种 " 增负 "。
看似自然的表演方式,实则缺乏艺术性,不值得细细回味;而这种 " 躺平式 " 的油滑态度,也实在不该出现在一位老牌演员身上。
02 警惕,过度曝光
出道 32 年,黄磊身上的标签一直在变。
文艺青年、严师、好丈夫、好爸爸 …… 时至今日,定格在 " 总是围着灶火转、毫无身材管理、并且带点爹味儿的小老头 " 上。
无论综艺中的「黄老师」是否能和「黄磊本人」划上等号,可以确定的是,高频率的综艺曝光,已经让黄磊作为演员的神秘感消失殆尽,在观众心中形成了对演员本身的刻板印象。
久而久之,观众会下意识把对角色的理解与演员本身挂钩,加上人设的重复性,最终呈现角色无法与表演者脱离的尴尬局面。
正如看惯了黄磊在综艺中精明圆滑的样子,当他饰演憨厚老实的角色时,总有股说不出的违和感,类似在围观聪明人故意装傻的游戏。
然而等黄磊真正演聪明人了,又会想起他身穿围裙,站在大锅前忙活的画面 ……
不止是黄磊,被综艺模糊演员属性的艺人还有很多。
参加《跑男》之前,邓超几乎没有戏路限制,无论是武侠还是军旅,悬疑或是都市剧,都有拿得出手的代表作,属于同期男演员中稳扎稳打的类型。
综艺释放了邓超的天性,挖掘并放大了邓超身上的喜剧人特质,在获得综艺红利的同时,也覆盖了他原本作为演员的光芒。
人们会一直记得那句 "we are 伐木累 ",也会在邓超为电影竭尽全力减重 40 斤后,轻飘飘地评价一句:
" 看到他的脸会忍不住想笑。"
由此可见,演员在综艺中的形象越鲜明,观众就越容易忘记他原本的身份。
在 " 重操旧业 " 时,受到的反噬也更大。
《极挑》中展现了反转魅力的孙红雷,在《带着爸爸去留学》《扫黑风暴》等后续作品中受到质疑,被吐槽演技退步过于公式化,甚至不如 13 年前的《潜伏》;
常年在各种综艺中走穴的沙溢,到了剧中不仅让观众出戏,就连对手演员都忍不住笑场,哪怕他当时正在酝酿悲情戏份。
而像是郑恺、王祖蓝这些原本综艺起家,或是本身戏路比较边缘化的演员,受到的影响反而较小,观众也相对更加宽容。
大概因为原本的期待值就不高 ……
综艺是一把双刃剑,也像一道分隔线。
对于需要更多曝光度的年轻演员来说,一趟真人秀或许能达到快速聚集人气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