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天,没有一个新媒体工作者能躲开二舅。
谁?
b站视频《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故事主人公。
既是时运不济的天才少年,也是从不回头看的快乐老人。
上传三日,3228万播放,高峰期14万人同时在线观看,投币数以两千为单位上涨,弹幕量20.8万。
20.8万的弹幕,20.8万句"敬二舅"。
绝对的现象级爆款。
从传播角度而言,爆款一定有爆款的语言技巧,短短十分钟的视频,比四五十集的电视剧还要金句频出。
我爸妈尤其喜欢那段对生老病死的诠释。
up主@衣戈猜想 说"生死"之间隔上"老病",那不是上天的不仁,反而是怜悯。不然人们到七老八十依然身强力壮,面对死亡则更多不甘。
所以"老病,是生死间的必要演习。"
这段话,对我父母即将迈入的老年阶段有一种难得的温柔。
我倒是偏爱那句"就这样又过去了三十年,乏善可陈。"
以及,"普通人的生活就是这样,普通到不快进一万倍都没法看的。"
在众多金句里,这句更像是up主在过渡故事时无意抖落的一点才华。
但我觉得这话里蕴含了整个视频最为动人的一种气质。
一种平视的气质。
因为"乏善可陈"意味着,没那么苦,也没那么神。
既让二舅非凡的一生落了地,又没有"正常人"讲苦难故事时,自上而下的那份用力。
这也是我关于"二舅为何动人"的答案。
二舅们的一生,是凡人的奇迹。
奇迹听上去,是不是有些夸张了?
不急,先从二舅是谁聊起。
视频里,他最初的title,是"天才少年"。
小学全校第一,初中还是全校第一。
但二舅人生的好景实在不长,浓缩在10分钟的视频里更只有短短25秒,一场高烧便立刻急转直下——正当年少的二舅,被邻村医生扎了四针,扎残废了一条腿。
残废后的二舅"休息"了三年,第一年捧着一本《赤脚医生手册》尝试自救未遂。
第二年便坐在家门口观天。
第三年继续坐在家门口,但不观天了,而是看着来家里的木匠做木工。
看了三天,二舅说他看会了。
于是二舅以残废为谷底的人生,开始了上坡路。
二舅的木工之路一样随时代沉浮。
先是在生产队做,做一毛钱一个的板凳,生产队倒了以后,又在全村流动着做,再之后,二舅作为军人家属去到了北京部队里,开始给部队做桌椅板凳。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这门手艺颇有点造物主的意味,二舅做出了名头,做出了爱戴,做得首长都开心地在澡堂里给他搓背。
后来妹妹出嫁,二舅更是从衣橱到书桌,从书桌到床铺,一钉一卯的做了个大全套,还颇有心思地贴上了"上海牌"的标。
像up主说的,二舅什么都会,二舅总有办法。
他给村里人修电器、修玩具、修农具、修家具;
还能自绘图纸为村里的庙搞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