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绝的是。
台版直接——
《三个傻瓜》。
阿米尔 · 汗:???你礼貌吗?
不过话说。谁能拒绝看傻瓜呢,而且是 3 个诶。
歪打正着了属于是。
还有一部非常经典的爱情片《Ghost》。
香港有英语受众基础,所以没有翻译直接用了原名。
台湾:《第六感生死恋》,小清新的劲儿挡都挡不住 ……
而内地贡献了神来之笔:《人鬼情未了》。
精准传达了这部风靡一时咏叹至今的爱情片的内涵,读来余韵悠长令人回味。
相比之下,台版格局瞬间小了。
除了上面的《人鬼情未了》。
内地的神翻译还有:《Lolita》译为《一树梨花压海棠》。
概括了影片中年龄差巨大的禁忌之恋。
最妙的当属 " 压 " 字——
既形象地传达出片中有情色内容,也将两人之间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以及影片的道德争议一并体现了出来。
实在是高!
《Catch me if you can》译为《猫鼠游戏》,一语道破,胜在简单明了。
" 猫鼠 " 既暗合两位主人公的身份,也点出他们之间你追我赶的较量和智斗关系。
相较之下港版的《捉智双雄》和台版的《神鬼交锋》,就有点自作聪明了。
当然,也不是每次翻译内地都更胜一筹。
港台地区遇上合适的,直接开挂。
比如港译的《这个杀手不太冷》,既突出了杀手 " 冷 " 的元素,又体现了杀手与小女孩之间相互支持相互依靠的 " 不太冷 ",秒杀内地《杀手莱昂》。
恐怖片《Men》讲述的是女性恐惧的科幻恐怖电影。
关于怎么翻译,也是争论不断。
△ 豆瓣关于翻译的讨论
豆瓣上最开始是《人》,有避嫌保命之疑。
后译为《男人》,影片中女性的恐惧确实发端于男人。这样倒是切合主题了,但一方爽了总要得罪一方。
论端水,还得是台商:
《们》。
既音译,又意译——
们(men),人在门前,结合海报,也是一个人站在林子前面,指出主人公将要面对恐惧。
同时又模糊尖锐的性别议题,把所有争议都藏在这一字之间。
服。
遇上不合适的。
能把温馨治愈的动画片翻出失足少妇买醉纵欲的夜生活味儿。
说的就是你——
《寻梦环游记》和台译的《可可夜总会》。(虽然夜总会在台湾有墓地的意思,但这个文化壁垒实难打破)
也能把酷拽狂炫屌炸天的《黑客帝国》瞬间拉回现实。
化身粗制滥造的野生网大《22 世纪杀人网络》。
02
如果说内地翻译以信达雅见长。
那么,看到香港给剧情片或者情感片的翻译。
你不得不笑着承认:" 有点东西。"
电影《Bad Moms》,内地就规规矩矩老老实实翻成《坏妈妈》。台湾翻译《阿姐万万醉》,虽然很像古早大龄剩女综艺,好歹有点底线。
但是香港的翻译,你绝对想不到:
《C 奶同学会》。
难道 …… 女生同学会还有罩杯壁垒?
这种吊儿郎当信手拈来的本事还体现在:
《Mr. and Mrs. Smith》港译为《史密斯夫决战史密斯妻》。
任谁看了不得骂句庸俗,然后 ……
大声狂笑。
再看海报:最火辣、最狂野、杀气腾腾、龙凤配 ……
疯狂整活加戏。
无一不在挑逗你的眼球。
实际上,这也是港译的鲜明特点——
语不惊人死不休。
《婚礼傲客》,被内地网友大批特批无脑狗血的爆米花电影,豆瓣评分只有 6.5。
但是经过港商妙手回春,影片摇身一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