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恐怖片,豆瓣翻译为《羊崽》,台版翻译《羊惧》。
Sir 专门看了下,确认这么翻的只有台湾同胞。
说羊惧,直到影片结束也不见 yangju。
这种烂钱也恰?
*** 退钱。
但是,有时候你还不得不承认,台商的谐音梗确实有点水平。
恐怖片神作《万能钥匙》,台译的《毒钥》秒杀一切,一语双关,被奉为经典。
别看恐怖片谐音梗玩得风生水起。
有时其他片子的翻译又让你觉得,黔驴技穷了。
例如大名鼎鼎的 " 神鬼系列 ":
《神鬼交锋》《神鬼认证》《神鬼奇航》《神鬼无间》《神鬼传奇》。
尽管它们说的是《猫鼠游戏》《谍影重重》《加勒比海盗》《无间道风云》和《木乃伊》。
管你警匪、谍战、犯罪、奇幻、冒险,一律按照神鬼处理。
难道就没有更好的翻译了吗?
有——
魔鬼。
《独闯龙潭》台译《魔鬼司令》 ;
《蒸发密令》台译《 魔鬼毁灭者》;
《空中堡垒》台译《魔鬼武器》;
《最后的动作英雄》译为《 最后魔鬼英雄》;
《终结者》译为《魔鬼终结者》;
《全面回忆》译为《魔鬼总动员》。
凡能用魔鬼的,宁可错用一千绝不漏掉一个。
于是,连《幼儿园特警》也翻译成《魔鬼孩子王》。
综上所述,恐怖片集大成者能是台湾,似乎有了正解——
一举集齐神、魔、鬼,偏偏就是没有人。
当然,以上内容大部分是开玩笑。
其实给电影起名字,是一项严谨又玄学的工序,要考虑市场热度,目标人群,营销策略,特殊时候还要照顾出自老板的生辰八字 ……
而且的确会因地制宜。
比如香港地区的引进片译名,大家印象都觉得普遍起得 "Low"。
这是因为,早期香港地区的电影观众普遍分成两类,一类是精英阶层,看电影习惯看英文片名,并不在意译名;译名主要是服务于看不太懂英文的市井观众,所以必须用各种火爆的词汇让观众第一眼记住。
说到一眼记住。
Sir 最后留一道开放题:
你有没有见过这辈子都忘不了的电影片名?
评论等你。
今晚一决高下。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艺谋不 e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