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院线,复苏了。
论票房,《独行月球》是暑期档最大赢家。
上映不到一周,票房已破 16 亿。
但论上座率,它却输给了文艺片《隐入尘烟》。
后者作为一部农村题材电影,不被市场青睐,排片相当惨淡。
但却拿下了豆瓣 8.4,国产片年度最高分。
上座率远超同期的热门片。
然而,随着口碑的发酵,也招来了不少争议。
由于影片入围了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不少人认为,这部电影就是为了在外国拿奖而有意抹黑中国。
「很符合获奖三要素:苦,丑,穷」
其实,这种论调并不新鲜。
很多现实批判力度强的国产片,都背负着这种骂名。
一旦入围国际电影节,质疑声就更多。
但,这种说法真的有道理吗?
今天鱼叔就展开谈谈——
揭露底层社会黑暗面的国产片,更易获得国际奖项的青睐?
回看华语电影史,不得不说,确实有不少例子来支撑这一观点。
以网友的「获奖三要素」来说。
论「苦」。
没有人比得上电影《活着》中的主角福贵。
他一生受尽历史车轮的无情碾压,「活着」成了唯一的希望。
原本出生富贵,却因好赌输光家底,散尽钱财,气死父亲。
之后就彻底陷入了残酷的命运旋涡,相继失去了母亲、儿子、女儿。
最终只留他一人形影孤吊。
众所周知,这部影片在国内无法上映。
在国外却硕果累累。
捧回戛纳评审团大奖,距最高奖项仅一步之遥。
主演葛优也凭借对福贵的精准刻画,成为首位戛纳华人影帝。
论「穷」。
电影《三峡好人》将镜头对准一个煤矿工人。
他从山西一路跋涉到重庆寻找妻女,口袋里装着皱皱巴巴的几块钱,住着 1 块 2 一晚的工人旅店。
为了谋生,加入了当地拆迁队,整日光着膀子,汗流浃背。
这部影片同样是墙里开花墙外香。
捧回了威尼斯电影节最高荣誉奖金狮奖。
还有,《十七岁的单车》中。
进城务工的农村男孩小贵,做着快递的差事,每单收费 10 元。
误入洗浴中心洗了澡,却死活拿不出钱。
同样,周迅饰演的农村女孩红琴,在城里给富人家做保姆。
因为没有钱买好看的衣服,常常趁人不备,偷穿主人的衣服和高跟鞋。
这部影片曾入围柏林电影节,获得银熊奖评审团大奖。
但却被禁止在中国内地公映。
导演王小帅曾透露,因为「拍了太多胡同,没把北京现代化的一面拍出来」,有关方面认为不利于申奥。
最后再看「丑」。
电影《秋菊打官司》中,巩俐正是通过「扮丑」,塑造了执意为丈夫讨说法的村妇。
她摇着一身碎花红棉袄,迈着外八字步,挺着大肚子,围着绿头巾。
头巾下一张暗沉粗糙的脸庞,干裂的嘴唇喘着粗气。
全然与穷乡僻壤的环境融为了一体。
最终,影片获得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巩俐也因饰演秋菊这一角色,成为中国内地首位威尼斯影后。
以上例子似乎说明了,网友的论断并非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