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Omakase 遍地开花,统一的高价背后却是参差不齐的出品质量
全国多地修建的日式风情街,用高价教育消费者的 Omakase,以及遍布电商平台的贴牌日货产品,都成功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凭空溢价。
而除了名创优品这一家伪日系品牌外,诸如「元气森林」和「奈雪的茶」之流都曾受到了市场的猛烈追捧。
元气森林早期采用了日语中的「気」字,奈雪的茶则采用了日语中的「の」字 ,虽说它们当时没承认过自己是日本品牌,但却也从未主动出面否认过这一点,在这种日系偏好的市场环境中,它们都悄悄地沾了日本品牌的光。
贴近日常生活来讲,国内各种和日本沾边的东西都躲不过「の」字的侵袭,无论是日料菜单,还是各种伪日货包装盒,看得你尴尬症直发作,心理暗自骂着商家:真 ™ 有你の。
这种奇特的消费现象都把日本人给整不会了,并在今年初专门报道了此类事件。这新闻可把评论区的日本人给乐坏了,讽刺的是,以上产品都是纯纯的中国产。
△ Made in China,Fantasized in Japan
不得不承认,日本拥有着极强的 文化输出 实力,成熟的设计美学和产品体系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也有着很大的优势。
问题是,除少数产品外,当前国内商品的质量根本不比它们的差,甚至国产鳗鱼还曾被日本人买去包装成本地鳗。
△国「鳗」之光
而我们喊了那么久的国货崛起,却屡次被 伪日货 的成功所打脸。
究其原因,还是很多商家选择了走捷径,比如名创优品供应链上的各个供货商老板可谓是双手双脚赞成走日系道路,这样他们手上的小商品不只能卖向全国,还能轻松远销海外,那元气森林和奈雪等「职业选手」就更不用说了。
△门类众多的小商品,可养肥了全线的供应商
这些行为不仅在变相地维护本不该属于 它们的「日系溢价」,更是在无形中增加了国产品牌的竞争压力,毕竟有些趋于病态的日货崇拜并不是一朝形成的。
△昔日风光的无印良品,在多轮降价和闭店中走下了神坛,所以可别再瞎舔和瞎模仿了
在另一方面,国内有实力的品牌仍将自身发展禁锢在「国货」当中,搞点浅尝辄止的联名,出点国风单品就感觉赢麻了,本质上仍未形成成熟的品牌输出能力。
有的高地或许暂时没啥用,但你不占,别人自然就拿下了。
△与其盲目抵制,不如主动出击,毕竟抵制过后生意也照做不误
商品交易终究是价值与价格间的博弈艺术,讲求的是用脚投票。
日货合心意就买日货,国货性价比高就买国货,但要是挂羊头卖狗肉,助了别人威风还反倒恶心了自己人,
设计 / 视觉:壮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