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陆六六
来源 | 最人物
ID:iirenwu
大家好,这是李雪琴。
1995年7月1日出生在大城市铁岭,更具体点说,她在开原长大,与喜剧大师赵本山、东北著名狠人范德彪都是老乡。
在开原街道极为显眼的地方有一座高楼,高楼顶上挂着12个大字:"开心之原,欢乐之城,幽默之都"。开原地方小,打着车转圈跑一天也花不上50块钱,小时候李雪琴一走一过总能瞅见这12个字,瞅的次数太多了,她也受到了艺术的熏陶,一身幽默细胞就这样生根发芽。
李雪琴本名叫李雪阳,"雪"是族谱上定好的,"阳"是爷爷选的——她出生时是夏天,老人家希望她能做一个温暖如阳的人。
后来改名是因为某次小组作业,大家都有艺名,她也想整一个,想起自己原来有个笔名叫"破琴",于是就把两者结合,鼓捣出一个"李雪琴"。她自认这名挺符合自己气质,接地气,"有一股大妈的气质"——你看这名,多亲切。
在开原,李雪琴有很多好朋友。
大家年龄差不多,还都在一个学校念书,每天上学、放学都混在一起,走到哪儿都是呜呜渣渣一群人,家长形容这种快乐为"一天到晚就知道彪吃彪喝彪玩"。
孩子们很淘气,但也很善良。记得有一年教师节,为了给老师一个惊喜,李雪琴买了一罐八宝粥,上课时"咔"一下把粥全都倒在了同桌的桌子上,然后举手说同桌吐了。
老师听了吓一跳,赶紧跑下讲台查看情况,就在这时李雪琴拿出了全班同学准备的花,并给老师送上了祝福。
欲扬先抑,她打小就对喜剧节奏有着特殊的理解。
在开原"跑疯"小分队里,李雪琴的年龄最小,但脑子最活。同样是成天在外面吃喝玩乐,但她每回考试都能拿全班第一,其他玩伴不是第二、就是第三,倒数的。于是每当考试成绩公布,小分队里的成员除了她都免不了家长的一顿锤。
有对比才有反差,那时候大家就说:李雪琴这孩子啊,长大指定有出息!
李雪琴童年照
尽管身边不缺表扬,但李雪琴的父母,老李和敬爱的贾女士,却从未对姑娘提出任何苛刻的要求——"别走歪路,健康快乐",就是他们对女儿最大的期待。
"所以到现在我的道德底线都是板板正正的",讲起这个,李雪琴总是特别骄傲。
李雪琴是被"散养"长大的,念书学习之外,父母对她的其他事也很少插手。
和李雪琴一起长大的朋友说,过去整个小区大院里,她是唯一一个可以随便上网、玩电脑的小孩。所以彼时每到放学、放假,周围的小伙伴都喜欢凑到她家里打游戏。
一大帮子熊孩子聚在一起,闹腾得房顶都快掀翻了,可李雪琴的妈妈贾女士从未因此生过气、红过脸,每回看见小同学都笑嘻嘻地迎人进门。
这不是一种虚假的家长式客套,在李雪琴心里,真实的贾女士就是这样一位善良、可爱,且非常酷的小姑娘。
李雪琴的妈妈贾女士
在李雪琴的记忆中,妈妈是"长不大"的,她不认路、特别害怕自己出远门。
李雪琴18岁那年参加北大的自主招生考试,贾女士也跟着去了。母女二人坐着绿皮火车哐当哐当颠了一宿,终于从开原到了首都。那是妈妈这辈子第一次到北京,李雪琴说,在看见城市高楼时,妈妈的眼中分明闪烁着虔诚。
贾女士第二次到北京是为了参加女儿的毕业典礼。
活动开始前几天,李雪琴特意带着她走了几遍从宾馆到体育馆的路线,可到了典礼开始那天,她还是走丢了,最后只能慌慌张张地给女儿打电话。
李雪琴与妈妈(左边一、二)一同参加毕业典礼
在与贾女士的母女关系中,李雪琴是更敏感的那一个,换句话说,总是女儿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