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黄宏到台湾,请张学良为老家题词,少帅收起笑容写下3个字
![](http://imgq8.q578.com/ef/0922/6ad499c7d8e42c3f.jpg)
正是因此,在踏上台湾的土地后,黄宏一行人就开始着手联系,想要探望这位传说中的“爱国将领”。
幸运的是,当时的曲艺团队里刚好有一位认识张学良的五弟张学森的乐师。
通过这层关系,团队很快联系上了张学良,并敲定了会面的时间和地点。
![](http://imgq8.q578.com/ef/0922/4f49a12236539f3f.jpg)
二,九旬“少帅”
实际上,为了能够和张学良拉近双方的距离,在会面前,团里不仅一致推举和张学良同乡的黄宏来作为主持代表,更是就如何称呼张学良而进行了一番讨论
——毕竟,彼时的张学良已经年过九旬,仍然称呼“少帅”的话,谁也不知道还合不合适。
不过,这一份担忧和紧张很快就被化解了。
不同于他们想象中在照片上不苟言笑的那个张学良,在众人面前的、被佣人称之为“少帅”的张学良显得十分和蔼可亲。
看到众人鱼贯而入后,张学良还热情地向他们打了个招呼,让他们随便坐、不要拘谨,显得十分平易近人。
![](http://imgq8.q578.com/ef/0922/3a9d0569cb416d8e.jpg)
而在黄宏的回忆中,张学良和他原本脑补的英雄模样也相去甚远:
“出现在我面前的这位老人,显得极为普通和平常。他穿着一件灰色的夹克衫,花白的头发有些谢顶,戴着一副茶色的老花镜,脸上有点老人斑。……可是那挺直的鼻梁上,依稀可见年轻时的英俊潇洒、意气风发。”
![](http://imgq8.q578.com/ef/0922/2d95b3dfd400faa5.jpg)
出于礼貌,也是作为领队的主持,黄宏在进门后,率先向张学良鞠了一躬:“张伯伯,您好,祝您高寿!”
这原本只是一句礼貌的问候,没想到张学良却马上回嘴道:“可别高寿,再高寿就成老妖精喽!”
这一句话逗得全屋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原本紧张的气氛也随之一扫而空。
![](http://imgq8.q578.com/ef/0922/c3515ce077269519.jpg)
趁着笑声,张学良又问道:“听说你们是搞艺术的?”
黄宏主动接道:“是的。我们早就听说您喜欢京剧,每周五还要去吊一吊嗓子。”
张学良再次幽默地回答道:“看来你们把我的‘底细’摸得很清楚嘛!那你们是做什么艺术的?”
黄宏向张学良一一介绍了每一个人,最后才回答道:“我们是从事说唱艺术的,我是一名军人,是部队文工团的一名小品演员。”
![](http://imgq8.q578.com/ef/0922/a0ca170743a8dfe3.jpg)
显然,对于已经被囚禁多年、几乎与世隔绝的张学良来说,“小品”是一个格外陌生的词汇。
为了让张学良明白,黄宏马上绘声绘色地为他表演了一段早已准备好的小品。
而张学良则坐在沙发上,看得十分入神,还时不时发出一阵会心的笑声。
小品结束后,张学良点头表示:“跟相声差不多嘛!”
说完,他又即兴表演了一段相声《扣子与纽子》。
令众人惊讶的是,尽管当时的张学良已经足有九十岁高龄,但在表演时,这位老人一字一句仍然清晰幽默,让人不由地鼓掌赞叹。
![](http://imgq8.q578.com/ef/0922/6e4ecf6dfda65922.jpg)
或许是被年轻人勾起了兴致,在相声结束后,张学良还主动为大家表演了一段东北旧时的戏剧《四五花洞》。
不过,在唱了两句后,这位九旬老人突然发现身旁还有一台录像机。
镜头正对准着他,立刻有些害羞地摆了摆手,表示自己后面的词“忘了”。
黄宏于是笑道:“要我说啊,下面的词您一准还记得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