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黄宏到台湾,请张学良为老家题词,少帅收起笑容写下3个字
车子发动后,黄宏等人从车窗当中回望,就只看到这位九旬的老人已经不再挺拔的后背,和显得有些孤独的背影……
四,终身未归
在毛主席的评价当中,张学良是“令中共抱憾的民族功臣”。
而在黄宏的记忆里,这位老人对于故乡的思念是满溢的。
在会见中,每当提到“奉天”和“东北”,张学良的目光总是格外明亮一些,那背后承载的,是他对于故乡的满满牵挂。
其实,从1990年恢复自由身后,张学良就十分渴望能够有机会回到故乡,看一看曾经的那一草一木。
可是,当他提出准备返回大陆时,却遭到了台湾国民党当局的拒绝,甚至有人在背后对他指指点点,认为他“不懂感恩”。
在这样的重重压力之下,加上近乡情怯的心态作祟,或许还有赵四小姐日渐衰弱的身体情况做背书,张学良最终遗憾地选择了打消掉这个念头,此生再也未曾踏上过故乡的土地。
不过,或许是重归自由的快乐,让张学良很快开始选择在世界各地旅游、一览各种风土人情的生活。
晚年时,为了让赵四小姐可以享受到更加便捷的医疗,张学良最终选择定居在了美国的夏威夷。
然而直到101岁去世,东北的那片辽阔的故乡,始终是这位“少帅”内心中最为遗憾的一块地方。
在史书当中,张学良的经历永远地停留在了他36岁的西安事变之上;
不过,在人们心里,这位不朽的“传奇英雄”,用自己的后半生,换来了民族大义。
这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后人铭记和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