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黄宏到台湾,请张学良为老家题词,少帅收起笑容写下3个字
张学良被黄宏等人打趣,也不生气,跟着哈哈大笑起来,但说什么也不肯再表演下去了。
三,三字题词
在逐渐熟络起来后,张学良或许被黄宏的口音激起了回忆,好奇地问道:“你是哪里人啊?”
黄宏立刻回答:“我是沈阳的,就是以前的奉天,不过现在那块叫沈阳了。”
张学良的动作一下停住了,目光也随之飘远,“奉天”这两个字仿佛带着历史的温度,将这位老人一下子拉进了记忆里的故乡当中。
他一边尽力回忆,一边问黄宏:“那你是住在哪片儿的?”
“和平区。”黄宏想起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叫法,便又为张学良补充道,“就是日本人建的那个火车站,南站的那块地方。”
“哦!”张学良点点头,“我知道那里,我记得那里……”
黄宏看到张学良格外怀念的表情,便又主动说道:“如今,东北家乡的父老乡亲们还惦记着您哪,大帅府也粉刷了好几次,不知道您什么时候回去看看?”
面对盛情邀请,张学良仍然风趣地回答道:“东北人民喜欢、想念我们爷俩,是因为我们爷俩不会‘刮地皮’吧!”
说完这句话,张学良又沉吟了一下。
或许是近乡情怯,在停顿了一下后,张学良才慢吞吞地回答黄宏道:“我妻子(赵四小姐)的身体一直不太好,如今还在美国做手术,我得去照顾她。”
眼看张学良的情绪似乎有些低落,黄宏一行人机智地转移了话题,将准备好的节目一一向这位“少帅”进行展示。
而张学良也看得格外聚精会神——又或者,这位老人在借着这样的机会,在感受自己或许已经永远都回不去的大陆和故乡……
由于张学良的热情和主动,原本在计划中只有短短二十分钟的会面,最终进行了长达一个多小时。
临走时,黄宏又掏出了纸笔,主动问道:“张伯伯,您能不能给我们东北老乡们留句话?”
张学良看了看黄宏,伸手将纸笔接了过来,问道:“写汉语还是写英语?”
原来,由于退守台湾,陪伴的赵四小姐又远赴美国多年,张学良向外界传递消息、提出要求时,已经大多使用英文了。
所以,在黄宏回答“汉语”后,张学良将纸铺在了桌子上,思考良久,最终还是提起笔,只在纸的一角签下了工工整整的三个字:
“张学良。”
签完字以后,张学良将纸递给黄宏,仍然用那种慢吞吞的口吻,一字一顿地说道:“我的眼睛不大好使了,所以我就光写名字了,其他的话,你来替我说吧。”
随后,张学良又让佣人拿来早已经准备好的红包,一边给每个人都发了一个红包,一边笑着说道:“你们来看我,我很高兴。长辈给晚辈们红包,是应该的,就不要推辞了。”
就这样,一直将黄宏等一行人送上车后,张学良才缓缓走回了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