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中有团长营长等角色出现,这就没有具体的原型,而是众多基层指挥员集合而成的艺术形象了。
(三)
电影中有两个重要角色,即司令部设于江州的苏鲁皖游击总指挥部的总指挥刘世仪和副总指挥大麻子刘玉坤,人称江州二刘。

江州二刘的原型很明确,就是司令部设于泰州的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的总指挥李明扬和副总指挥李长江,时称泰州二李。
和影片中表现的一样,在整个郭村战斗和泰州谈判中,一直在前台跳来跳去的,是副总指挥李长江,而不是躲在兴化的总指挥李明扬。
二李中的李明扬生于1891年,苏北萧县(今属安徽)人。清末曾就读江苏陆军小学、陆军第四中学。辛亥革命中,先后任江西都督府参谋、援鄂北伐第二军机关炮大队长、江西陆军步兵第14团团长兼湖口要塞司令等职。参加二次革命失败后,为躲避袁世凯政权的追捕,先后赴日本、德国学习军事。1915年归国投身护国战争,任护国第二军少将高级参谋,与时任护国第一军的少将梯团长朱德相识、相交。之后,又先后任广州大元帅府警卫团长、赣军第一梯团司令、建国赣军司令。北伐战争中,历任第三军第九师副师长兼二十六团团长、东路军先遣司令官、三十一军副军长、十七军副军长兼第二师师长、平汉线第一军副军长等职。北伐完成后任江苏省政府委员兼保安处处长,1936年在韩德勤排挤下辞职,退出军界。1937年“七七”事变后,受桂系李白相邀再度出山,先后任第五战区游击司令部总指挥兼江苏省第九行政区督察专员、徐州防空司令兼苏北第二游击区指挥官,期间参加台儿庄会战。会战结束后任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设总指挥部于泰州。

郭村战斗之前,为搞好与二李的关系,陈毅曾假朱德、毛泽东之名给李明扬写信联络。这让李很感动,很得意。因为和朱德是早在护国战争时的战友,故而经常拿着信在人前显摆,并借此警告省韩和汪伪那帮子人,“我在这里打坍了,到延安去,玉阶会招待我的。”
对于郭村战斗,李明扬是很纠结的,他既不想与新四军撕破脸皮让省韩(德勤)坐收渔利,又不满新四军在他的地盘郭村建立政权,于是便躲到了兴化,把这摊子交给李长江处置,以便事后无论胜败,进退都有余地。
1941年后,受日、汪、韩三方压迫,二李分道扬镳。李明扬率一小部撤离泰州,继续抗战,但很快被敌击败,成了光杆司令。之后,虽也曾先后担任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长江下游挺进军总司令、第十战区副司令长官等高官,但多是虚职,并没有实兵实权。
1945年,李明扬被日军俘虏,但无论日伪如何威逼利诱,李始终坚持立场,誓死不降,保持了节操。
抗战后,李再度离开军界经商。全国解放前投身中共阵营,先后任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政协江苏省第一届委员会副主席、江苏省人民政府委员兼农林厅长、第一、二、三、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国防委员会委员等职。1978 年11 月17日病逝。
(四)
二李中的李长江与李明扬的人生轨迹大不相同。李长江生于1890年,江苏南京人。出身社会下层,没读过书,基本是文盲。1912年赴江西投军,团长就是比他还小一岁的李明扬。因身高体壮、作战勇敢,李长江很快被李明扬选作马弁。北伐战争之南昌战役时,李明扬已经是第三军第九师的少将副师长,李长江才只是个上士,仍然充当李明扬的马弁。据说战斗中李明扬负伤,李长江在枪林弹雨中将其抢救脱险,从此奠定了二李终生的友谊,李长江也因此受到李明扬的不断提携,从卫士班长渐次升至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