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这些舆论场上的复杂事件,也逐渐被网友们高高挂起,逐渐成为看客们的精神养料。
换句话说:
我们变得越来越 " 理智 " 的同时,其实也越来越难以投入其中,把事当事。
越来越习惯于,把舆论中的新闻事件——
当戏看。
当事人的每个动作、每条线索,都相当于长篇作品里的一个 " 戏剧高潮 "。
牵引出更多的情绪、更多的爆点。
所以在《我的县长父亲》出现时。
网友的第一反应不是文章本身,而是电影《夏洛特烦恼》的情节。
甚至都不先问是不是,对不对,对着标题,必须要先过过嘴瘾。
还用沈腾当嘴替:
他那是比学习的吗
那是拼爹呢
可能有人会说。
不也有理智的时候么?
但往往,还没有定论的时候,才是舆论最群魔乱舞的时候。
抓语病,扒黑料,扣帽子 …… 或者发展到发私信辱骂,评论区网暴,乃至线下干扰。
何至于此?
这张网的第二层," 娱乐化 "。
许多事件对于公众就是一场 " 戏 ",而且是爽戏、狗血戏。
缺少扎实的细节、充分的背景 ......
全是戏剧性的情绪爆破:
谁好像出事了。
谁反转了。
谁又被锤死了。
为什么德州文联会说出 " 不想引起关注 " 这样无奈的话?
因为大多数人都懂:
当下的社会舆论,已经拥有了改变事实(扭曲真相)的能力。
却越来越少人能意识到:
过程,也是 " 事实 " 的一部分。
这才是这张网最绝望的一层。
我们很难再真正地参与 " 舆论 "。
因为失语,所以调侃。
无从判断,干脆摆烂。
最终只能分出两个你死我活的阵营:
信,不信。
错,没错。
挺 TA,踩 TA。
在铺天盖地的信息流中甘当鸵鸟,埋头摇摆着屁股的方向。
有没有办法改变呢?
在这个注定滑坡的过程中,普通人能做什么?
前几天罗翔和余华有一场对谈。
Sir 认为值得每个人去看看。
今天只截取其中一段。
或许,它能帮助我们理解现实中不那么好笑的那部分沉默。
罗翔再次搬出他最喜欢的名言之一,出自哲学家爱比克泰德:
很多人经常听我引用爱比克泰德说的
我们登上并非我们所选择的舞台
演出并非我们所选择的剧本
很多东西不是你能够选的
但是问题是
当这只看不见的手赋予你一个剧本
你就必须要把它演好
Sir 最近也看见许多年轻人,引用这句话安慰自己。
可这段话里全是遗憾吗?
此时余华插话了。
他基于自己的写作与人生经验,对此作出了补充:
在时代与命运的剧场中。
即使我们不能决定剧情,也一定要把自己的台词说好。
因为有的时候,台词会改变剧情。
既然剧情不是我们自己决定的
那么台词是我们自己决定的
就是我们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
我们命运到了什么关口说什么话
所以我觉得
一个人想和一个时代保持好关系的话
把自己的台词说好就够了
因为有的时候台词会改变剧情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李寻欢不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