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内娱上下都弥漫着一股复古风潮。
老人、老剧、老综艺,好像什么都是怀旧的好。
这种时候,但凡能瞅见一些创新,我都会点进去好好审判一番——
最近刚巧刷到了一支综艺视频。
一看名字,明显是以 " 语文公开课 " 为主题,
再一看评论区,好奇心也拉满了:
把语文课上成了一种享受,这个节目可得坚持下去啊!
——这档出自山东卫视的《超级语文课》,斩获了一众自来水。
怀着一颗 " 一探究竟 " 的心,本人刷完了前几期节目。
现在唯有一个感叹:
拜托,就照着这个味儿,能不能再安排一档超级数学课啊?
" 乐 "
大家印象里的语文课:问天问大地,怎能这么无聊?
这档节目的语文课:听完还想再听一遍。
吸引着我一口气看完节目的点,也在这儿——
节目组拉着一批老师同台竞技,大家一个赛一个厉害。
于是," 卷 " 是老师的,乐是留给观众的。
鲁迅先生的出圈金句,大家应该都有听过吧?
"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光听这句话,本人愿称周先生为废话文学发起人,凑字数十级学者,糊弄稿费资深专家。
不少同学的想法 be like ↓
鲁迅干嘛不直接点写," 在我的后院有两株枣树 " 呢?
但这位邵鑫老师一句反问,大家都悟了:
你想想,这是多无聊的人才会干的事儿啊?
甭管门口是苹果树、梨树还是枣树,外面是两棵、三棵还是四棵;
这样写是想说,他那时候太孤独了。
——本人学生时代没想通的句子,被老师轻轻一点,破了。
节目当然也不只一句反问。
都敢自称 " 超级 " 语文课了,光说上课的形式,就能 " 卷 " 得让我直呼可惜早生了十年。
看,都是咱上学那会儿没想过的东西——
理解一首古诗的办法,不止有逐字翻译,还能让孩子们动手,把自己的脑洞画成电影分镜;
想把一首诗写得更加丰富多彩,不难,只要找到善于观察的 " 第三只眼睛 ",思路一下打开;
必要时,老师还可以 cos 诗人,空降语文课堂,和孩子们实现跨时空对话……
这里面,我最喜欢的是推理破案(语文课版)。
也出自前头的邵鑫老师——单方面认定他就是我唯一的哥了。
他讲苏轼的《水调歌头》,千古名篇不说,现代的王菲都唱了不知道多少遍。
往往,越是耳熟能详的名章,越难讲出那点味儿。邵鑫老师例外。
善用《十万个为什么》的他,几个问题就把学生的魂勾得死死的——
首先,都说这首词超牛,到底怎么牛了?
其次,大家对苏轼又有足够了解吗?
他自幼天才,考试免考,殿试主考官看了都大惊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