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年,《河东狮吼》上映,同样是暴躁妻子和小男人的组合。
男女主的相遇是 " 美救英雄 ",张柏芝饰演的女主接住从天而降的古天乐。
成婚之初,男主弱弱地问女主会不会打他,这才引出了张柏芝那段经典的丈夫行为守则。
最近的热门韩剧《黑话律师》类似,李钟硕的角色开头就被老婆踹下床,被网友戏称为 " 我那柔弱不能自理的小娇夫 "。
这些 " 悍妻怂夫 " 的搭配,让女性难得的体会到了从下位者翻身成为上位者的快感。
而此前呢?
女性在 " 第二性 " 的位置上,待得实在太久了。
父权制的两性关系里,男性始终是绝对的上位者。
影视剧中,女频剧霸总娇妻的套路经久不衰,男频剧的女性角色鲜少脱离花瓶和蠢材的桎梏。
现实中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虽然逐渐被摒弃,但家务和育儿仍在绑缚女性的生活、拖拽女性的事业。
随父姓随夫迁的传统,依然是不言自明的惯性。
而 " 娇夫文学 " 的爆火逻辑便是如此。
这是,女性在其中感受到的权力反转的爽感,却不过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要想不做下位者,就得成为上位者。
既然弱者会受欺,那就成为强者欺人。
于是亲密关系成了权力的博弈,维持关系的稳定,变成了维护自身地位的稳固。
也许影视剧需要这种抓马的情节调动情绪,可现实终究不是演戏。
两性角色在调转之后,未必是舒服的。
印度电影《他和她的故事》探讨了女主外男主内的婚姻模式。
然而女主看不起成为家庭主妇的朋友,也很难发自内心地尊重爱做家务的丈夫。
前两天,文章《成为女性主义者有什么用》刷屏,一位大学老师讲述了自己在婚姻中对女性主义的探索和反思。
图源:正面连接
因为女方的收入更高,所以他们达成了女方在外工作、男方全职在家的共识。
但在实际的生活中,她不知不觉成了 " 丧偶式育儿 " 中的 " 偶 ",也情不自禁地苛责丈夫在家务和育儿上的不完美,最后还是让丈夫重新出去工作。
亲密关系如果窄化为性别分工的角色对调,即便女性成为了关系的上位者,也解决不了问题的核心——
家务劳动的价值被否定,育儿的责任被转嫁,权力结构并没有得以改变。
总是有人在牺牲、在让渡,被迫成为关系中的弱者。
或许,是我们对两性关系的设想,从一开始就错了。
父权制社会建构了不平等的关系模式,其中男性处在上位,而女性沦为下位者。
即便男女的角色发生调转,那也只是让女性变成了父权制语境下的 " 男人 "。
女性依然脱离不了由男性打造的话语体系,这又是一种新的束缚。
女性主义兜兜转转,成了改头换面的 " 新父权 "。
" 只要世界上还存在一部分不得不服从另一部分人的现象,平等就无从谈起。"
上野千鹤子在《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里谈到:
" 所谓的恋爱和婚姻,就是无论男女都要将彼此纳入自己的人生,让自己进入对方的人生。"
健康的亲密关系,分明不应是控制和臣服的权力之争。
亲密关系的基础,是两个独立的灵魂彼此靠近。
亲密关系的稳固,依仗尊重、理解和信任。
这才是我们真正想要追求的,脱离了旧叙事的,全新的关系样本。
在既有的权力牢笼面前,个人的力量确显渺小。
但我们依然能够在微小的生活中,实践属于自己的「一人一杀」——
既要拒绝成为关系的下位者,也不要进入支配的角色。
既要反抗传统的性别分工,也不要留恋强者的特权。
不要占有,不要掌控,不要征服。
去沟通,去尊重,去看见。
没有强弱,只有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