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之光》,本身的剧作结构就十分讨巧,以一个北非当地小男孩的视角出发,去展现一座光伏电站的诞生,以及对于当地的改变。
故事确实"土味十足",但它越土,反倒越好看。
和某些开了十级磨皮美颜滤镜的国剧相比。《沙漠之光》所呈现的一切,都近乎真实。
剧集改编自真实的埃及光伏电站建设案例,虽然受疫情影响只能国内取景,但剧组搭建的3000平米的棚内场景,完整展现了北非小镇、小镇、沙漠公路、光伏电站,异域风情和阿拉伯风味满满。
剧组还邀请了将近200名外籍群演,所以观众追剧绝不会有看景的感觉,而是仿佛跟随主角置身沙漠小镇,因为场景有着当地独特的时代味道和生活气息。
吃不惯的当地特色山羊奶酪,高温干旱天气导致的皮肤病,以及生活用水的短缺等等,都让剧集更接地气了。
除了真实,还有趣。
过去很多主旋律剧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苦难叙事」。
但在《沙漠之光》这部剧里,艰辛曲折不是底色,建设者的奋进与拼搏才是底色。
所以,剧中加入了很多喜剧元素,用轻松幽默的基调去呈现故事。就比如宋迪文强烈要求陈宇找找钻孔机完成勘测,陈宇只能带着同事 ,在当地好友赛义德的帮助下,在镇上寻找,结果一路上都被当地朋友热情友好的接待,每到一个处都被要求合影,从一开始露出尴尬又不失礼貌的微笑,
到后来日益娴熟,连当地合影的口语都张口就来。
还有宋迪文和陈宇暗戳戳的叫板,也为剧情增添了不少笑点。
最后,虽然光伏电站建设艰辛异常,但其实它处处离不开"沙漠之光"的浪漫。
诗意的写实主义这一点,和《山海情》很像。
在写实的基础上,两部剧都没有忘了点缀诗意。
只不过一个发生在咱们的黄土高坡,一个发生在北非的浩瀚沙漠。而最贫瘠的地方,也有着最壮美的风景。
每次镜头拉到大全景,那种粗粝苍凉的沙漠之美,都直击人心。
带来了剧情之外带来的附加感动。
整部剧中,这种浪漫又无处不在。尤其两个极度"浪漫"的片段,我最喜欢。
第一段,是小型光伏电站终于投运。
中国建设者和当地人民一起围在夜色降临的院子里,万事俱备,陈宇开始倒数54321,然后推开电闸,光亮忽然照亮了整片沙漠。
那一刻,我的眼泪真的夺眶而出。妈耶,中国建设者太牛了。我的祖国,太牛了。
第二段,则是光伏电站遭遇了当地多年难遇的强降雨。
虽然已经完成了排水管道,底层仓库还是要赶紧转移。可是就这些人手,来得及?
这是镜头给到了留守少年哈桑。
在此之前,哈桑的父亲在外打工迟迟不寄钱回来,爷爷生病,他自己一次次看着心爱的小羊差点被卖掉。
每一次,都是陈宇把羊救了回来。
因为中国建设者不把自己当作只是在异国他乡工作的人,而是把自己当作苏布拉人民的朋友,出门,帮朋友,但中国还有一句话:出门,靠朋友。
正因为以心换心,关键时刻,哈桑敲响了村长家的门,所有的村民都赶来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