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注水,主创完全不想水出风格、水出水平,而是直接摆烂躺平,老子就是水了,你能把我怎么样呢?
第二类是放缓节奏。高潮戏份写出三四章是太仓促了,写出十来章那才是正常发挥,写出三四十章,任谁都要翘起大拇指,夸一句水字数的祖宗。
怎么能干脆利落地写完呢?每个人的反应要照顾到,每个细枝末节的变化要描述到,主角的心理动作要一一陈述到,不然怎么叫高潮戏份呢
对应剧集领域,这种放缓节奏的注水,几乎随处可见,而且因为以影像为故事媒介的缘故,注水的技术手法就更多样了。
一到动作戏份 / 高能剧情就慢动作、360 度镜头旋转、多机位重复播放,抻个三五分钟不成问题。
高能变化只有一秒钟,镜头却要给足周围所有角色的反应与内心动作,再抻个三五分钟不成问题。
俗话说,事态再紧急,也不耽误主角想七想八。甭管情势多严峻,主角内心动作都可以在电光石火间从炎黄二帝想到太空漫游,再抻个三五分钟,绝对不成问题。
最后这段高能剧情终于结束了, 那不得抒个情?随时随地响起的 BGM,配合男女主若有所思但实际上毫无意义的 MV 画面,三五分钟又过去了。
水个一集,毫无压力。
最后一类,才是真正有点技术含量的:狂开支线。眼看着主线故事已经水到头了,再水下去天怒人怨了,那怎么办呢?
支线大法好。男二女二,男三女三,男四女四,随你取用。
或者干脆单元故事,就像游戏下个副本,主角起个穿针引线的作用,支线可以适当偏离主线甚至整个主题,但写好了没准比主线还精彩。
对应剧集领域,那就是观众深恶痛绝喜闻乐见的加戏了。
刚结束的《两个人小森林》,那绝对是《四个人的小森林》,副 CP 故事比主 CP 还要饱满,观众看得怨声载道意犹未尽。
这类增加副 CP 戏份的水剧大法,在偶像剧中最为常见。表面看是为了增加情侣多样性,照顾更多观众的审美,实际上——拍都拍了,不抻个三四十集怎么收回成本?
《小森林》还算克制,有的偶像剧,男二女二要凑对,男三女三要凑对,男四女四要凑对,恨不得路边的猫猫狗狗也凑上对,真是月老红线转世为人,不去民政局屈了大才了。
有的加戏呢,是可着一个角色往死里丰满。讲完与主角的交集讲成长史,讲完成长史讲情史,讲完情史讲奋斗史,最后让整个剧集喧宾夺主为《XX 传》,相信大家心里都有名单,不需我点名了。
单元故事那更是内娱剧加戏常态。仙侠剧必须有个凡间篇,武侠剧必须有个 XX 事件,至于职业剧那就更好办了,每个客户都是宝藏,就看怎么挖掘了。
最后留个作业,如果让大家集上述三种水篇幅方式,来拍一段男女主角之间的打戏,你们如何操办?请在留言里发挥想象力。
3
注水是被鼓励的吗?
前面说过,在前几年,大量注水其实是剧方在售剧给平台这一过程中增加收入的手段。
而现在,自制剧各种项目的实际操盘人已是平台了,注水还是被鼓励的吗?
某种程度来说,是的。
一部剧集,热度铺开需要时间,口碑发酵需要时间,就算是有大批量预算去各平台狂轰滥炸,抵达用户、在用户心中积累期待也需要时间。
从社交平台热搜和热点反推剧情,单位时间内能容纳的热点剧情,也是有限的。一部篇幅较短、剧情处处高能的剧集,在当下这个社交平台热搜为王的宣传环境下,反而容易让宣传丧失了节奏,加热不到沸腾就戛然而止了。
从成本的角度,吃瓜群众或者说泛饭圈观众最痛恨的加戏水篇幅,其实是降本增效的绝佳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