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综,又引众怒了。
前不久,一档主打传统文化的国风综艺,被上万网友群嘲出圈。
因其魔改《红楼梦》,女性角色人设崩坏。
林黛玉成了娇妻文学代言人。
「在这个大观园里,我就是最没用的。但宝玉也不需要我有用,我就美美地来,美美地走。」
探春成了恨嫁女。
「难道说,我要嫁给王孙公子了?这怎么可能呢?我又不是正房生的。」
宝钗则成了精致利己的心机女。
「既然不能嫁给皇上,那也要选一个富贵男子嫁了才行。」
爱抖机灵,自夸长得漂亮:
「有没有情和动不动人又有什么关系呢?我动人是因为我长得动人。」
殊不知原著里写道宝姑娘「有几样世上的人没有的好处,模样儿还在其次」。
更令人窒息的是男性角色。
他们坐在一旁评头论足,张口就是这个女子「值不值得娶」,个顶个的油腻。
活生生拍了一出「东八区的红楼」。
愤愤不平的网友们给节目怒刷一星,甚至举报要求下架。
直接令评分从 9.0 跌到 6.2。
这几年,「国风」已然成为内娱新流量密码。
但用新形式演绎古典文化,很容易踩雷翻车。
好的国风节目应该是怎样的?
有一档纪录片,就赢得了一致的好评。
第一季刚获得金鹰奖最佳电视纪录片奖。
第二季收官后依然稳定在豆瓣 8.8 分,堪称今年的国风范本——
《中国》第二季
这套纪录片和翻车的国综一样,都由演员演绎古代人物。
也同样在「美」上下了大功夫。
画面构图精巧,富有意境之美。
小桥流水、竹林掩映的中式景观,帧帧如画。
可仅仅有面子还不够,更关键的是里子。
《美好年华研习社》翻车的《红楼梦》一期,便是徒有其表。
用舞台剧的形式,对金陵十二钗的花名签桥段进行解构,却完全矮化了原作的女性群像。
相比之下,这部纪录片则还原了古典名著的格局。
真正在通过现代的演绎,为古代女性发声。
它借关汉卿的故事和作品,共情了那个时代的女性。
瓦舍勾栏里,不乏有出色的歌姬,数量也远高于同时代的男艺人。
但却鲜少有人关注,名字只集结在一本小小的《青楼集》中。
有的即便得到关注,但也无关她的能力和作品。
比如珠帘秀。
她是一名优秀的戏曲演员。
不仅能歌善舞,还能舞文弄墨。
但旁人关注最多的只有她和关汉卿的绯闻,好奇她为何抛弃关汉卿,转而和一个无名无姓的钱塘道士结婚。
不仅才华得不到社会认可,她们还面临着皇权和夫权的双重压迫。
有的歌姬会突然被官兵抓走,然后就再也回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