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已经有很高的曝光度后,又转而去做幕后。
因而也深度参与和见证了华语电影的几次重要转型。
她在《山河故人》中饰演越轨的女人,与小 40 岁的男孩亲吻、上床,这一颠覆传统伦理观的角色对很多人来说都是有一定心理压力的。
但她却在采访中多次表示,自己很自在很满意,因为她在诠释电影中的角色。
当年应邀出演《八百壮士》,她特地为这部影片练了很久的游泳。
结果说好的女一号临时被换成林青霞,张艾嘉最后演了只有两场戏的小角色。
放在今天可能会造成明星之间狗血的抢戏、反目。
但她却没争没抢,认认真真演好了小角色。
还因为出彩的演技被导演记住,并推荐给同行,随后以《碧云天》抱回金马最佳女配角。
当然,张艾嘉近乎理想主义的电影态度,也需相对宽松的创作环境来承托。
但,就算是在戒严时期的台湾,就算新艺城内部也曾有不少人投诉她投资了太多文艺片。
她也未放弃努力。
新世纪初,很多港台电影人发现商机,进入内地拍片。
她迟迟未动,因为她觉得缺乏在内地的生活经历,她没有自信能演好这类型的角色。
但后来她意识到女性经验是共通的,出演的第一部内地电影也是并不卖座的文艺片《观音山》。
她自己多年来做文艺片导演,也习惯了市场遇冷。
《念念》遭遇「排片门」事件 。
担任编剧挑战歌舞片《华丽上班族》,市场、口碑都扑街。
她为了提携新人投资、出演的电影,大都是更合她自己口味的文艺片。
也难免赔钱。
即便如此,她也只是说:我接受这个事实,但我不认为这是失败。
因为她没有忘记自己到底是为了什么才走到今天。
正像她在随笔集《轻描淡写》中写的那样。
「我们都继续向前走,所有的怀疑一一克服,而且乐在其中。逐渐我们不再有疑惑,更加努力地做着自己热爱的工作,这是一种幸福。」
张艾嘉的意义,或许已不局限于电影界。
一个女性可以在事业上走多久,多远,多坚定,多纯粹?
她给了我们答案。
哪怕已至顶峰,仍一如出发时心潮澎湃。
仍能少女般纯真地把影后奖杯拥入怀。
正如五年前,她为自己写下的箴言——
「我才不过是 64 岁,跑起来,路仍长。」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