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传闻,受到奸臣杀戮,或官府通缉者如果要躲祸避害,逃往关外不失为一个良策。不过到达关外,龙门是必经之地。龙门客栈就是此处唯一一个打尖住店之所。
庙堂、江湖;追缉、奔逃;朝廷鹰犬、武林侠客,当这些一齐聚集在一家小小的客栈内时,一出精彩的故事就此拉开帷幕。而这个故事竟然横跨44年,经历了江湖的几番变迁。
1967年,在邵氏不得意的胡金铨,跳槽到台湾的联邦影业,基于对明史的爱好以及不满“007”等影片对间谍特务的美化,决定执导一部表现忠良被害,侠士救孤的电影,这部电影就是《龙门客栈》。
《龙门客栈》采用了历史与演义相结合的手法,被迫害的忠良是明代名臣于谦,而东厂督主曹少钦的原型则为明代大太监曹吉祥。故事很简单,景泰八年,于谦被害,子女流放,其生前心腹萧少镃、客栈掌柜吴宁和前部将朱将军的儿女朱骥、朱辉前往搭救,在龙门客栈与曹少钦及手下展开生死大战。
胡金铨对老舍颇有研究,自诉《龙门客栈》的创作便受到《茶馆》的启发。他道:“我一直觉得我国古代的客栈,尤其是荒野的客栈,实在是最富戏剧性的场所,很少有地方能像它这样时间、空间集中,一切冲突都有可能在这里爆发。”
上官灵凤和石隽。拍摄时胡金铨交待石隽:“在保护于谦一行的过程中,体现出文人指挥官的特质。”
《龙门客栈》是胡金铨替联邦影业拍摄的第一部电影,主角全是新人。但该片上映后,成为台湾和香港两地票房冠军,可见受欢迎程度。《龙门客栈》亦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
胡金铨镜头里的龙门客栈依山傍水。墙上的白圈,是阻挡饿狼的“狼圈”,颇具寓意。胡导对细节考究到位。
25年之后,即1992年,一部《新龙门客栈》横空出世,它不仅是对老版的致敬,更是武侠电影的巅峰。
《新龙门客栈》由吴思远的思远影业投资拍摄。那年头,古装武侠片市场正热,吴思远拍摄此片,也想分杯羹。但为何不另起炉灶,而是改编一部旧作,不得而知。可能他觉得胡金铨和《龙门客栈》本身便是金字招牌,可省却不少宣发费用吧。
吴思远为此联系隐居洛杉矶的胡金铨,商谈版权事宜,只一个电话,胡金铨就十分爽快地同意了。
吴思远不敢闪失,找来武侠片经验丰富的徐克担当监制,为《新龙门客栈》保驾护航。他二人关系非同一般,吴思远可谓徐克的伯乐,徐氏勇闯影坛的首部电影《蝶变》就是吴思远制作的,他还在不久前监制了徐克的《黄飞鸿之男儿当自强》,“老领导”相邀,徐克自然领命,而且带来了其班底。
徐克之所以监制此片,除了和吴思远的情谊,另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偶像”胡金铨。徐克对胡金铨非常崇拜,他在得克萨斯州念大学时,研究的便是胡金铨的电影,能改编他的作品,自是兴奋。
但是,1990年时,徐克和胡金铨曾有过一次不愉快的合作,他们因拍摄《笑傲江湖》而产生龃龉。作为两个时期武侠电影的杰出代表,观点不同在所难免,胡金铨讲究写实,徐克讲究写意,孰好孰坏很难比较。徐克此番接手《新龙门客栈》,我想致敬有之,“证明”亦有之——武侠电影写实和写意孰高孰低,最好的办法,就是拍摄一部同样内容的影片互为印证,这不,机会来也。
就是不知道,胡金铨对此有何看法。或许,正是为了避免“刺激”他,《新龙门客栈》的导演一职才只挂名李惠民一人吧。
吴思远有徐克这个强手坐镇,信心满满,他要玩把“大”的,去内地取景,为此,与潇湘电影制片厂达成了合作意向。
吴思远和徐克选中了敦煌附近的大漠作为外景拍摄地点,将胡金铨打造的客栈由依山傍水改为漫漫黄沙,立时有了一种荒凉、孤寂的悲怆之感。如果说胡金铨所营造的环境还多少给人一种希望,那么,这回意境之渲染,只能用“绝路”形容。
徐克认为,胡金铨的武侠片受京剧影响很大,舞台感很重,故他们在拍《新龙门客栈》的时候,想摆脱舞台感觉。
好嘛,这茫茫大漠,绝对摆脱了舞台感。
只是,一摆脱舞台感,连带着胡金铨的感觉也没有了。这方面怎么取舍,怎么继续发展下去,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就在吴思远一边办理合拍手续,一边和李惠民去了几次敦煌确定拍摄地址,不成想发生了一件大事。
话说,某日富艺电影制作公司老板蔡子明叫吴思远到丽晶酒店,称有事相谈。吴思远如约而至,蔡子明开门见山地表示,“龙门客栈”这部戏他也准备要拍,不仅选好了演员,而且在银川搭好了景,所以吴思远把版权转让给他,就不要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