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性格影响着每个人的行事方式、处世态度。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乐观或悲观,开朗或内向,急躁或拖沓,孩子的性格是否与生俱来?当孩子的性格特质让人头疼时,我们是否真的就无能为力呢?
BBC纪录片《性格的真相》通过多方科学求证,从遗传和成长环境入手,带领我们一起走进性格的神秘殿堂,去揭秘背后的真相。
蓝橡树专栏作者:立正妈妈。如果您喜欢蓝橡树的文章,请记得要把我们“设为星标”哦!
你身边是否有这样的人,容易紧张,容易焦虑,做不到感知当下的快乐,也无法释然过去,总是焦虑未来,我们称之为习惯性悲观。
有这样一位名叫迈克尔·莫斯利的中年男人,就是这样典型的悲观主义者。
作为BBC健康节目的制作人和主持人,即将从光鲜的工作中退休,可以享受安逸自在的晚年生活了。但他却忧心忡忡,总觉得退休后的日子会变得很糟糕,可能会罹患重病,然后为了治病所剩无几,朝不保夕……
这种常年焦虑的悲观性格,灾难性思维的倾向,不仅给他带来了二十多年的慢性失眠症状,也让他的生活充满了痛苦和折磨。
因为深受悲观性格的困扰,饱受折磨的迈克尔开始思考,是否能借助“个性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来改变性格呢?
于是,一场关于性格真相的探秘之旅开启了。
《性格的真相》第一站,来到了美国的中西部小镇——俄亥俄州的牛津镇。
耶鲁大学1975年在这里招募了一千名5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了一场长达四十年(仍在继续)的社会实验,主题就是:追踪老人们的生活。
每位老人都填写了一份问卷,内容包括健康状况、工作、家庭情况、对于逐渐衰老的态度等问题。如:你是否同意“越老越无用”这样的观点? 随着年龄增长,生活与你所预想的相比,是更好?相同?还是更坏了?
调查问卷的数据,结合后来的“死亡率数据”分析,耶鲁大学的贝卡·利维副教授得出结论——一个人思考的内容和方式,能有力地预测他未来的寿命。
在这里,迈克尔见到了一些当年参与调查的老人,最高龄的已经90岁,但依旧精神奕奕,生活充满活力,每天相约打保龄球、喝咖啡,对未来从不担忧。
实验通过比对和追踪发现,对衰老持乐观积极态度的人,平均寿命比其他人多七年半。
换而言之,心态越好,寿命越长。乐观的力量会带来生命质量的提升。
看到这,悲观主义者又该悲从中来了。他们消极的人生是否无望?怎样才能逆袭?
性格并非单一的乐观和悲观,而是多种特征交互的复合体。
所以,改变性格的第一步,需要客观的测量你的性格。
因此,迈克尔找到了艾塞克斯大学的神经学家伊莱恩·福克斯(Elaine Fox)教授——乐观性格科学的主要研究者之一,通过仪器,进行了一项性格测试。
研究表明,有高度悲观、神经质和焦虑倾向的人,右侧额叶皮层比左侧的活跃程度高,而迈克尔的右侧额区比左侧的活跃度,高了将近三倍。
而在第二项关于“潜意识偏向”的测试中,数据显示,迈克尔对“愤怒脸”的反应速度明显要比“微笑脸”快。
测试结果显示,迈克尔是典型的悲观主义者,个性中有消极的底色。
这类性格的典型特征是——倾向于关注对消极消息,更容易悲观,焦虑,有时候会神经质。
悲观的底色让他应对世界的方式蒙上了一层阴霾,对他的人际交往以及外界互动产生深刻的影响。
在第二站马萨诸塞州,迈克尔体验了罗斯·皮卡德(Ros Picard)教授的“情绪手环”。
这种手环通过人体自主神经系统(能避免潜意识造假),捕捉皮肤的敏感度,来监测人的情绪状态,而这些细微的情绪波动可能本人都难以察觉。
在与罗斯教授几十分钟看似和谐轻松的交谈中,迈克尔自认为并没有丝毫焦虑或紧张,但数据却显示:他的情绪始终紧张又焦虑。
情绪手环显示出来的“觉醒水平”读数表示被测试人兴奋或焦虑的状态值,而迈克尔的手环数据中“觉醒水平”要远远高于罗斯教授的手环。
红色线条是迈克尔右手腕的测试数据,蓝色是左手腕。
而且迈克尔的右手的手环读数明显高于左手,大量实验证明:悲观者的觉醒水平更高,对社交更容易紧张,而且习惯使用右手的人,右手比左手更易激活。
这主要跟大脑中的杏仁核有关。因为杏仁体是形成应对恐惧和威胁的大脑部位,负责产生情绪、识别情绪和调节情绪,控制学习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