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伴随着5条高速公路的通车,云南省昭通市的10个县市区通了高速路。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副局长王太表示,目前,高速公路网络已覆盖98.8%的城区人口20万以上城市及地级行政中心,连接了全国约88%的县级行政区。上个月,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关于印发《国家公路网规划》的通知。按照新的规划,届时,全国所有县市15分钟上普通国道,地级行政中心和城区人口10万以上的市县30分钟上国家高速公路。
路修好了,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这些年自驾游的朋友越来越多。逢山开路,遇水架桥16万公里编制一张全球最大高速公路网络。行至水穷,坐看云起,兑现诗与远方的承诺。
“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
这是属于中国的非凡十年,也是属于中国的非凡跨度。
通过手机APP下单,几分钟后,自动驾驶出租车便来到面前;上车后,汽车自主运行,路遇行人、红绿灯也都能有条不紊地应对,操作稳如“老司机”……曾经的科幻场景,如今已是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内的日常。该示范区位于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在附近工作的宋女士表示:“包括我在内的许多同事都会选择乘坐自动驾驶出租车通勤,测试阶段的车费只有一折。”
10年前,豪华车上有块7英寸的液晶屏就已经很高端了。而今天,39英寸的大屏已经出现在多款汽车上,大屏、双屏、三联屏并不鲜见,而且智能网联汽车可以上连北斗卫星导航,下连路侧基础设施,实现‘人-车-路-网-云’的互联,也有了10年前只在科幻作品中才有的自动驾驶出租车……”这是车主凌浩最真实的感受。如今,在城市道路上,无人驾驶出租车在安全员的辅助下,稳稳穿梭于车流之中;在居民区里,小巧灵活的无人配送车,可以将快递件送到小区门口;在大型港口码头,可装载集装箱的无人驾驶运输车,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
随着数字经济加速融入,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十年前,我国汽车智能化尚局限在“汽车上网”的概念中,“车联网”尚处试水阶段。经过十年的发展, ,车辆的智能座舱可通过摄像头、激光雷达等传感器,对车内外部语音、人脸、生物、障碍物进行识别,完成驾驶舱内人员状态、情绪的感知和外部环境的可视化,成为人空间上的延伸。
工信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乘用车销量达288万辆,渗透率升至32.4%,同比增长46.2%;17个测试示范区、16个“双智”试点城市完成3500多公里道路智能化升级改造,装配路侧网联设备4000余台。
今年3月1日,国标《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正式实施,将驾驶自动化分为L0级到L5级,分别为应急辅助(L0级)、部分驾驶辅助(L1级)、组合驾驶辅助(L2级)、有条件自动驾驶(L3级)、高度自动驾驶(L4级)、完全自动驾驶(L5级)。国标的出台进一步提升了我国汽车界对驾驶自动化分级的规范性。
目前,不少私家车已经可以达到L2级驾驶自动化,甚至一些低价位的自主品牌汽车也都搭载了完善的L2级辅助驾驶系统。通过驾驶员和驾驶自动化系统共同执行动态驾驶任务,车辆能实现自适应巡航、自动泊车、车道保持、自动刹车辅助等多种功能,提升驾乘安全性和道路整体通行效率。根据工信部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L2级智能网联乘用车新车销售228万辆,市场渗透率达32.4%,同比增长46.2%,市场普及程度进一步提升。
L2级智能网联汽车受到青睐,说明了中国消费者对智能网联技术的认可。目前大量智能汽车已经拥有了软件应用、接打电话、与互联网充分交融的功能。同时,智能汽车还可以检测人体健康、协助人类驾驶、帮助车主消费购物、控制家中电子电气设备等等。十年间,车友出行更智能。也许在不久的未来,聪明的汽车不仅能自动亮灯、开门迎宾;还能自己找车位,或是通过远程“召唤”前来“接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