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有可能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问题之一,随着年纪增长,人体的视觉、内耳、前庭等控制人体平衡感的功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退化,就会导致患者出现频繁的眩晕。除此之外,眩晕也可能是人体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前兆,所以对于中老年人的眩晕不能不小心对待,那么如何判断问题的严重性,又该如何预防呢?
眩晕可能不是小问题,应该多警惕
突然出现一阵眩晕,这可能是很多中老人会经常遇到的问题,不过大多数人认为可能是累的,或者身体虚,休息一下就好,真的这样吗?小心了,这可能是人的脑部出现问题的信号或平衡感退化的前兆!
根据相关资料统计,过了40岁以后,有4成以上的人有眩晕的经验,比例不可说不多啊!不过,对于一般人来说,尽管眩晕中老年人中出现的几率比较高,但大多数的人却并不以为然,多数人认为是太累了,或者身体虚弱,又或者是贫血等等,只要休息一下就好,实在休息不好那就吃点药就行了。但实际上如果长期得不到治疗,可能会让控制人体平衡感的前庭功能退化加速,严重的情况甚至有可能跟脑部疾病有关,会影响到脑部疾病的治疗。
眩晕和头晕如何区分?中枢性眩晕与周围性眩晕大不同
很多人会混淆眩晕和头晕的区别。那么什么是头晕呢?头晕一般讲是因为人身处的环境在晃动而引发,比如我们说的晕车、晕船等等,或者有时候感冒了引发的内耳功能的暂时失调,都是有外界刺激引发的。而眩晕相对而言,是没有外来刺激,人却出现了晕转的感觉,这种感觉估计不少人经历过,比如自己静止,但感觉周围的事物在转动,有点像喝醉的感觉,或者身体感觉天旋地转等等,这就是眩晕。
临床上,眩晕的主因可分为中枢性与周围性两种。中枢性眩晕的可能原因,包括脑部缺氧、血管问题,比如痉挛、栓塞等,而严重的情况有可能是脑部出现肿瘤,肿瘤压迫了主管平衡的前庭等部位,这种眩晕问题比较严重,有可能有生命危险,需要尽快就医;周围性的眩晕,则是由内耳的半规管、前庭、球囊等功能障碍引起。此外,如果患者有颈部动脉钙化、颈椎骨刺等问题,在脖子转动时也可能会有眩晕感。
那么,该怎么判断自己的眩晕是哪一种呢?最简单的方式是从眩晕时间判断。除了严重的前庭神经炎外,一般内耳、前庭疾病的眩晕很少会持续超过2-3个小时。如果眩晕、漂浮的感觉维持数天,甚至还可能有走路不稳,就要怀疑有中枢性的问题了,病情也是相对来说比较严重的。中枢性的眩晕高危人群有,比如年纪较大,有脑血管疾病家族史、有三高问题等等,这些人群如果有眩晕不能大意。
眩晕发作几率随年龄增加
人体的平衡感是由视觉、内耳、前庭和本体觉等控制,并在小脑统一运转。年纪大的人,由于各项功能退化的缘故,外加小脑功能也会衰退,导致眩晕的几率就会加大,这可能无法避免。
于是,有人认为这是小问题,不好改善就吃点药,实际上除了疾病外,很多治疗眩晕的药物是有可能会抑制前庭功能的作用,会引发嗜睡,如果长期这么服用药物会导致前庭功能退化,甚至如果有脑血管疾病,还会影响治疗,导致有生命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