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载运量的下降找到出口显得至关重要。海南航空公布的2022年4月主要运营数据公告数据显示,该公司及包括长安航空、山西航空、乌鲁木齐航空等在内的下属子公司,4月份合计载运量同比下降54.65%,2022年累计载运量同比下降39.21%。
事实上,比起直播带货、送外卖做团餐等“不务正业”的创新尝试,真正能够给航空公司带来转机的路径还是在“机”上,“客改货”成为航空公司过去两年“自救潮”中的主流运动。
2019年疫情爆发前,全国只有173架全货机,占民航运输机队的4.5%,全国235个运输机场,平均一个机场不到一架全货机。疫情中爆发的医疗货物运输、国际货运需求等让航空货运市场的需求迎来了新的高峰,拆掉客机座位装货,甚至直接让货物依据尺寸“坐”上客户座位,成为飞机上的常态。
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南方航空组织客改货航班7023 班,完成货邮运输量144.2万吨,货邮运输收入198.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58%,货邮运输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也从2020年的18.26%上升至20.18%。这意味着,货邮运输的业务发展正在对航空公司的收入增长产生切实的影响。
大促节也在成为航空货运的主舞台。澎湃新闻报道,去年双11期间,东航客机日均处理的货邮运输量比平时增加了7%,每周执行122班全货机航班,约370班“客改货”航班。在直播间的热闹之外,即将到来的“618”真正让航空公司忙碌的或许还是客运航班。
不过,航空公司仍然处在风暴中。民航司5月24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4月份,全行业完成旅客运输量788万人次,同比下降84.6%,仅相当于2019年同期的14.8%。在疫情反复下,占航空公司营业收入绝对大头的客运复苏难见曙光,今年的航空公司仍要面临严峻考验。
自5月21日起,由中国民航局牵头申请的对国内航班的资金支持政策,即“4500班保底补贴”开始执行,国内航空公司执飞的国内客运航班,如果收入没能覆盖可变成本,将获得来自财政的现金补贴支持。不过,据一财报道,这一政策将在6月4日-6月10日暂停执行,背景是5月以来航空市场需求一直在恢复中。
最坏的日子或许正在过去,但在各种不确定中,如何调整经营策略,找到切实可靠的“自造血指南”,航空公司仍在考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