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杨弃非 淡忠奎 每经编辑:刘艳美,孙志成,盖源源
6月1日,伴随着零点的钟声,外滩景观大道迎来久违的游客。不少人专门来到这里,与城市地标合影,仔细看一看这座熟悉又陌生的城市。
从3月28日上海宣布以黄浦江为界分区分批实施封控,到6月1日进入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阶段,我国人口最多、经济最强的超大城市,整整按下“暂停键”65天。而且,很多人在此前已处于封控状态,居家时间还要更长。
1日一早,上海市委、市政府发布《致全市人民的感谢信》,称要全力推动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全面恢复,“尽最大努力把疫情耽误的时间、造成的损失抢回来”。
今年前4个月,上海工业、投资、消费均出现史无前例的下滑。其中,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12.5%,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则分别下降11.3%和14.2%。
4月份主要经济数据更是几乎“腰斩”: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6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48.3%,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36.5%。
经历这场疫情,有人说,上海是时候作出改变,通过城市功能疏解和产业迁移化解高度集聚模式带来的影响;也有人说,上海仍将是那个上海,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工业、金融、外贸和航运中心城市,上海的地位无可替代。
从几个切面来观察过去的两个多月,大到经济发展细节,小到个体切身感受,一些改变已然发生。但不变的是,上海依然是那张“王牌”。
6月1日的上海外滩 图片来源:新华社
引力
上海迎来全面有序复工复产复市,但工业遭受的“创伤”和后续影响,还未完全消散。
上海市统计局显示,4月上海工业总产值仅1286.17亿元,同比下降六成。其中,两大支柱产业——汽车制造业和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分别下降70.9%和62.8%。
尤其是汽车产量,4月仅达到5.35万辆,环比3月暴跌76%。其中,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仅生产1.08万辆汽车,产量较上月跌去八成。
Wind数据显示,汽车产业链中办公地为上海的上市公司数量为51家,占总数7.24%,总营收为15817.9亿元,占比接近20%,均位列全国第一。在零部件方面,博世、采埃孚、麦格纳等全球前十大汽车零部件集团中,有九家都将中国总部驻扎在上海,并且上海及周边还布局着大量关键性零部件供应商。
正是因此,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4月中旬一度忧心忡忡地直呼,如果上海还不能复工,全国的整车厂5月份可能都要停产。
窥一斑而知全豹。除了汽车产业,上海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同样占据不可动摇的地位,对于长三角乃至全国相关产业的发展都产生持续性影响。
受上海疫情波及,同为制造业大市的苏州1-4月工业总产值增速同比下降0.5%,较一季度回落10.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无锡、南通、合肥、宁波、南京、杭州等长三角城市工业总产值均出现不同程度回落。
受影响的当然不只是长三角。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在《上海疫情影响了谁?》一文中指出,吉林、浙江、北京、山西和辽宁用于上海的中间品产出占当地总产出的比例较高,表明上述地区较为依赖上海的需求。其中,吉林居民服务业产出用于上海的比例高达46.2%,浙江非金属矿制品业用于上海的中间品占总产出的比例高达28.5%,显示出较高的依赖度。
除此之外,北京、新疆、浙江、宁夏和海南等地区的生产更加依赖来自上海的投入,来自上海的投入品占北京的技术服务业、交运设备行业和卫生社工行业比重分别为4.3%、4.2%和3.5%,占据浙江交运设备、金属冶炼和仪器仪表行业的比重分别为5.1%、3.2%和3.1%。
面对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上海吸引力依然不减。就在5月初,特斯拉确认将对上海超级工厂进行扩建,而不是此前流传的在其他城市新建“第二工厂”。这对上海而言,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潮流
面对疫情,消费同样遭遇重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