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分析,这可能正说明,焦虑情绪一度传导至船公司,导致其对集装箱船进行了跳港调整。事实上,船舶业巨头马士基也曾事先发出预警,需注意上海疫情影响可能带来的港口拥堵问题。加之在港口排队的集卡,增加了船公司的“避险”情绪。
作为连续12年集装箱吞吐量位居全球第一的货物“中转站”,上海反应迅速。4月,上海港推出“陆改水”服务,解决陆路运输堵点。船公司走得快,回得也快。尽管交通仍在持续恢复中,5月26日,交通运输部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上海港集装箱日吞吐量,已回升至正常水平的95.3%。
上海洋山港 图片来源:新华社
但疫情过后,“分散风险”的探索亦在推进。
在不久前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跨境电商产业联盟线上培训会”上,G60科创走廊跨境电商产业联盟秘书长单位、松江区虹桥自贸城总裁田浩向九城市发出邀约,希望加强与苏州、嘉兴、杭州、宣城、合肥等九城市合作,探索建立上海港进出口商品中转仓,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对进出口商品贸易的影响。
寻找“备案”的心态也出现在被快递停运所影响的商贸公司。有公司上海总仓关停一个月后,开始在多地设立分仓,总仓发货之外开启分仓直发,“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结语
数百年的风雨锤炼,才让上海成长为今天的模样;经历这场艰苦的鏖战,又将为上海带来什么?
5月29日,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清在介绍上海“重振经济50条”时特别强调:上海经济发展的基本盘没有变,上海在新发展格局中应有的地位没有变,上海经济长期向好的态势没有变。
三个“没有变”,正是围绕在上海身上各种担忧、猜测、质疑的官方回应——上海没变。
作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上海连接着长三角,连接着中国,也连接着世界。
祝福上海。
记者|杨弃非 淡忠奎编辑|刘艳美 孙志成 盖源源
校对|何小桃
|每日经济新闻 nbdnews 原创文章|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