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起飞了!
文 | 华商韬略 李 君
尽管被长三角黄金经济带包围,但在上海、苏州、杭州、宁波等的光芒下,历史上的芜湖,无论是经济体量,还是产业地位,向来缺少存在感。
2020年,芜湖的GDP增速只有3.8%,拉一张长三角城市成绩单,芜湖只能排到第21位。
但一年后,芜湖的GDP增速高达11.6%,领衔长三角41城。
这种变化,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企业有什么困难,大胆提】
“有什么困难,大胆提!”
这是一个普通的周六早晨,面条、豆浆、煮干丝摆在饭桌上,几位芜湖企业家和市委市政府的主管领导,正在边吃早餐边交谈。
在早餐开始前,市委书记单向前只提了一个要求——在座者不必忌讳,尽管畅所欲言。
一位企业家记得一个细节:当天下起了小雨,单书记请企业家们坐到了餐桌内侧,他和同事们,坐到了更容易淋到雨的外侧。
2021年至今,身处芜湖的企业家,基本上都参加过这样的周六早餐会。
2021年3月,还是芜湖市委副书记的单向前提出,应该办一个早餐会:把全市的企业家都请来,没有官话套话,只管提问题,说困难。2个月后,他升任市委书记,这一创举也被沿用下来。
在安徽,芜湖虽是第二大经济体,但与“老大”合肥比还有7000多亿的差距。
在一次去上海的考察中,单向前更是大受“刺激”,上海那样大的体量,仍在高速发展,芜湖要起飞,下苦功刻不容缓。
发展区域经济的关键,在于企业。营商环境,则决定了企业发展的空间与速度,而企业家对营商环境最有发言权。
于是,一周一次的畅聊早餐会,成了单向前和本地企业家们交换意见的抓手。至今举办的49次早餐会,单向前从未缺席。
在一个多小时的早餐会上,发言者是企业家,倾听者是政府官员。企业家提出的困难和问题会被一一记录,并交办各职能部门跟进办理。从企业需要哪些支持,物流成本怎么降低、到紧缺人才怎么招引……一条条决策意向,都从聊天中产生。
在给企业家办事上,单向前反复强调一个“快”字。
据统计,从第一场早餐会以来,芜湖市相关部门共汇总建档涉企事项218件,截至目前已解决145个。
一位参会企业家说,自己在早餐会上提出的产业链问题,第二天就得到了回复。
“我以为都是知名企业家才能上早餐会,自己哪够格?“操着一口方言的腾明生在受邀参加后感到格外惊喜。
在早餐会上出现的并不只有知名企业,也有小微企业;不只是企业家,也有大学生、农民创业者;覆盖芜湖各产业领域,也覆盖了企业各个环节。
尤其是去年6月一场备受关注的小微企业专场,聊到了芜湖广大“小老板”的心坎里。
“大家慢慢吃,边吃边聊,别着急,每个人都有说话机会。”单向前的开场白让在座小老板们放松不少,十分暖心:
“企业的起步阶段,往往最需要关注和帮助。”
早餐会聊出了企业家心声,也成为了芜湖的营商环境名片。之后,单向前又把早餐会先后开到了深圳、北京,带来不少连锁效应。
“上没上过早餐会”由此成为了芜湖市投资圈的风向标,一位投资人透露,上过早餐会的项目,基本上盲投1000万起步。
如今的芜湖,很多企业家都排队等着上早餐会。而在这49场早餐会上,会后合影,每一次C位,都留给了企业家和一线职工。
【企业该享受的政策,要立马兑现】
“最好的营商环境,就是让企业能在市场经济的逻辑下盈利。”
光喊话没用,帮企业把利润搞上来才是王道。从单向前的一系列举措中,可以看出他的主动性。
对于企业落地发展的根本,这位新上任的市委书记直击本质:
“一家企业能不能在一个地方落地,其实关键并不在于办事的快慢,最终要取决于企业能否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