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成本,涨利润“,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提高1%的利润,涉及到企业技术、产业链、政策条件等全方位的改造。但这位市委书记决心要做,如果这件事儿能做成,每个企业提高1%的利润,累加在一起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定下目标后,单向前带着相关部门,将对芜湖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300家企业研究了一遍。
经济学博士出身的他在拆解这些企业资产负债表、综合分析企业成本和利润构成的基础上,又成立了能源、用工、物流、税费、融资等9个工作组,分别研究降本增效举措,帮助企业在原有基础上再提高1%的利润率。
“企业不用你去教它怎么做,它的经营成本能不能下降,能不能直接带来利润率上升1%,企业会有切实的感受。这是构筑我们现在营商环境的原点。”
1%的利润,政府说了不算,企业说了也不算。单向前计划着,一定时间后请第三方机构来评估,看看1%的量化目标是否真的实现。
这一“芜湖1%工作法”,后来被国务院公开通报表扬。
他在改造服务流程上也下了不少功夫。从前,小企业要想享受一个政策需要走几十道审批,盖百多个章。现在,单向前提出,“不要让企业找政策,让政策找企业”。
他正在构建一个网上政策超市,把散落在各部门的惠企政策在网上进行标准化,只要把企业代码、法人代表等信息输入,该享受的政策立马兑现。
“芜湖要让政策兑现像网购一样方便。”单向前给出了一个承诺。
从“畅聊早餐会”到“1%工作法”再到“政策找企业”,这些改善营商环境的策略根本上提升了芜湖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2021年,芜湖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招商项目700个,较上年同期增加240个;在建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763个,居全省第一位;实际到位资金1664.6亿元,位列全省第二位,同比增长15.1%。
用芜湖老百姓的话来说:“芜湖起飞了!”
一年前,单向前还在思考怎么让芜湖热起来,现在芜湖真的热了。他欣喜的同时也坦言,目前芜湖的GDP还比较脆弱,需要大家给更多时间。他很激动地向企业家们喊话:
“有事随时找我们,一定做好服务!”
【企业好,才能城市好】
当下的环境,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企业家尤其艰难,芜湖对营商环境的打造,相当于为焦虑中的企业家们打了一剂强心针。
企业的发展和城市的命运休戚相关,地方政府和企业从来就是命运共同体。
政策不给力,地方营商环境不好,企业只能更无助;企业发展不好赚不到钱,也无法给地方班子贡献出一个好政绩。
芜湖经济的飞跃和地方政府对于政商关系的处理,为中国293个地级市,和更多的县、区政府提供了一个样本。
其实有时候企业家并不苛求一个多壕的政府,而是需要政府的姿态。这个姿态不是陪着企业家散步拉家常,而是切实倾听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痛点。
“城市要为企业服务,培育优秀企业。帮助企业切实提高利润,才是营商环境的关键!”单向前如是表态,给了企业家们最有效的安慰剂。
地方政府有姿态,努力打造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给企业保驾护航,地方企业家才能安心搞经营。而稳住企业,才能稳住地方GDP,稳住就业和民心。
这也是政商关系最好的状态:不碰“红线”,不越“雷池”,亲而有度、清而有为。
一颗种子只有在好的环境里才能发芽、成长、开花、结果。宁可一思进,莫在一思停,时间等不起,企业也耗不起。
在这一点上,更多地方班子可以向芜湖取经,打起精神,放下身段,加强与企业家的沟通,和地方企业“打成一片”,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度过经济时艰。
而企业家群体,不管大企业家还是小工厂主,也都可以脸皮“厚”一点,别那么多顾虑,为了活下去,为了活得更好,把诉求、困惑、规划和政府领导沟通,寻求支持,大家坦诚相待,推开天窗说亮话。
政府对企业是什么态度,企业也会用什么样的精神面貌回馈。政府用充满善意的营商环境全力支持企业在各自领域发展壮大,这些企业也会共同展现这座城市的风格和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