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生谈郑州120事件:调度员绝不可对呼救者的诚信度妄加判断
对这样一个问题,该事件中的调度员无论在从业的道德素养还是在专业素养上都严重不足,理应严肃处理。
在这样的极端事件发生后,人们难免要问,为什么120调度员在人命关天的时刻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以后如何避免类似事件发生?作为普通人以后遇到紧急情况,首先应拨打120急救电话还是要先电话给家人朋友?
我相信,该事件是一个偶发、罕见的情况,120调度员本身的培训、工作流程、预案也都是具备的。但在日常工作中,调度员需要将工作制度流程严格落实,不断反思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持续改进。
此外,作为院前急救体系的重要一环,我们还需要对调度员通过电话指导影响他人生命这一职责提出进一步要求。
2016年9月24日上午10:33,武汉市急救中心120指挥中心调度员刘清接到求救电话,在问清患者地址病情后,1分钟内迅速派出急救车,并继续在电话中询问患者的呼吸、意识、心跳、皮肤颜色改变等表征,确认患者心脏停跳。
为了抓住急救的黄金4分钟,在等待救护车的20多分钟里,刘清在电话里指挥患者妻子开展心肺复苏,指导她如何进行胸外按压,如何进行人工呼吸,始终给予鼓励和技术支持。
正是因为调度员的及时干预,患者得以被拯救,长达26分钟的生死急救录音经媒体报道,感动了无数人。但这样的案例并不多见,更多的现实是,即使在一些一线城市,120急救中心也不敢向公众承诺提供调度员指导的现场急救。
近来,国内120急救发生多起严重公共舆论危机事件,例如上海120拒绝借除颤器,北京顺义120延迟急救胸痛患者事件,还有本次郑州120调度员面对濒危呼救者不作为事件,暴露了目前即使大城市,120也存在严重的体系性缺陷,有时还达不到公众对社会安全急救服务的基本需求。
这应该引起行业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采取根本性措施,实现120系统的新变革,以满足人们对于生命安全保护的期待。
让120这条电话线,真正值得信赖。
(作者系急诊医学副主任医师,夜鹰急救训练营创始人,科普自媒体“急诊夜鹰”创始人)
图片来源:IC
图片编辑:张旭
值班编辑:万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