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未来带量采购涉及品种的不断增加,医保经办机构对辖区内申请参加集中带量采购的医保定点零售连锁药店履行定点协议情况、服务覆盖面、服务能力、专业化程度、管理规范程度、监管便捷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预计越来越多的零售药店加入带量品种的联盟或省级平台采购。”王璐说。
不得不说,伴随着国家集采全面打响后,本土企业开始在带量采购中占据绝对优势,跨国企业则另辟蹊径,力争突出重围。
“其实这几年企业的处境是非常艰难的,受到国家一系列的控费政策要求,企业所处的环境又是立足于整个国际市场中,企业处于一个转型的阵痛期,不少企业的市场份额其实是在持续下滑的阶段。例如,特别是2020年,生物药高歌猛进的趋势下,化药市场受到疫情影响增速是负7.2,市场份额也是从2016年开始一步步降到2020年仅占54%。在这个当中,集采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上述不愿具名的药企高管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大环境下,集采的推行,也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例如,面临集采,如果是传统的仿制药,意义不是太大,在管理上,在高端仿制药领域里,需要继续把产品深化。另外,要求企业做好营销团队的打造,多元化发展。
对此,IQVIA方面认为,面对愈发常态化的集采,一方面,建议大多数跨国企业选择放弃集采的竞标,并在非公立市场发力以保证其价格体系及营收;另一方面,将创新模式及新渠道转为集采相关过专利保护原研药的主要战场。至于本土企业,未来在应对集采时,可以在纳入集采前主动扩大其商业优势,并且积极探索创新模式和新渠道,为将来非公立市场的开发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