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第三轮油价破百,中国如何应对这一次全球能源危机
原油价格高位运行,给国内经济带来深远影响。
2022年以来,以原油和天然气为主导的能源类商品价格大幅波动。近两个月来,油价持续运行在100美元/桶之上。截至6月23日,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收于106.13美元/桶。
在本轮油价破百前,历史上原油价格仅有两次冲上100美元/桶关口,分别为2008年和2011年。中国是石油进口大国,对外依存度较高,国内能源价格基本与国外同步涨跌。今年上半年,国内成本油出厂价大幅攀升。
作为经济的“血液”,石油等能源价格抬升深刻影响农业、工业和服务产业的运行。在高油价时期,中国的光伏产业在全球的优势地位更加凸显,而农业板块与运输服务业则面临成本上升的隐忧,高油价也将推动百年变局中的汽车产业加快奔向新能源赛道。
宏观经济影响几何
今年以来,俄乌冲突影响下国际油价大幅飙升并维持高位震荡,布伦特原油价格一度逼近140美元/桶。
国内油价基本上严格按照国外油价变动,呈跟涨趋势。自6月14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390元和375元,国内成品油价迎来了年内的第十次上调。
在现有定价机制影响下,国内油价变动能够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了国际油价变动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影响。根据我国《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规定,当国际油价继续上涨,但不超过每桶130美元时,国内成品油价格按机制正常调整;如高于每桶130美元,按照兼顾生产者、消费者利益,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原则,采取适当财税政策保证成品油生产和供应,汽、柴油价格原则上不提或少提。
天风证券发布的一份研报显示,综合投资、消费、净出口的影响,油价上涨1%将拖累中国实际GDP增速约0.03%。如果今年国际油价中枢90美元/桶,相比2019年(没有疫情,油价中枢60美元/桶)的情形,将拖累GDP增速约1.4%。
上述研报称,具体到行业层面,油价对制造业的产出、产能利用率和利润等经营情况的拖累显而易见,严重程度大小取决于行业的原油消耗强度和价格传导能力。油价上涨对原材料制造业的成本冲击最大,消费品制造业受油价影响较大的是化学纤维制品,装备制造业受油价影响较大的是电池。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陈守海表示,石油作为基础能源和重要的化工原料,其产业链下游的成品油和化工原料是国民经济赖以发展的基础。这些产品价格的提高,会相应提高物流运输成本以及化工产品的价格,对整个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除了抬升企业成本,油价上涨还会抑制投资。
天风证券宏观团队负责人宋雪涛分析,油价大幅上涨从价和量两个方面抑制制造业投资: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利润率和产能利用率下降,投资动力不足;同时油价上涨挤出消费者实际可支配收入,导致企业需求回落,投资动力进一步下降。油价每上涨1%将影响制造业投资0.35%左右,对应固定资产投资0.11%左右。
油价对国内物价将产生什么影响?
中金公司发布的报告显示,油价若进一步上涨,将加剧上下游分化。同时高油价会部分推升国内PPI,对国内CPI影响较弱。不过高油价对海外通胀推升较明显,高通胀又导致海外货币紧缩力度加大,这最终可能导致海外需求放缓,中国出口下行风险或将进一步显现。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范若滢也认为,油价上涨引起的通胀压力更多体现在PPI的涨幅上。从去年以来,PPI持续处于高位,这意味着原材料价格不断的在攀升,但是消费者直观感受到的消费品价格上涨趋势不明显,即CPI和PPI的剪刀差仍较大,叠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这将进一步加剧中下游企业经营的困难。
石油向上化工向下
全球油价飙升之下,生产商和销售商身份合二为一的中国油气公司正在收获超额利润。
综合公开季报,中国石油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为390.6亿元,同比增加40.9%。中海油一季度归母净利润343亿元,同比增加131.67%。中国石化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为226.05亿元,同比增加24.5%。
合计“三桶油”一季度净利润高达959.65亿元,相当于“日赚”10.66亿元。中国石油以日赚4.36亿元的盈利能力居首,其次是中海油,中石化居末。如果从增长率来看,中海油则远超其余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