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第三轮油价破百,中国如何应对这一次全球能源危机
作为中国大陆地区最大的轮胎制造商,中策橡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沈金荣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今年以来,包括石油、煤等在内的能源价格上涨对轮胎企业的经营产生较大影响。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首先,作为动力的能源成本约占其总成本的10%,目前以煤炭、电力为主的生产用能价格平均上涨30%到50%左右,换算下来,能源价格上涨使得其总成本上涨约3%到5%。其次,原材料成本约占其总成本的40%左右,目前围绕石油相关的丁二烯等原材料价格平均涨幅接近30%,换算下来,原材料价格上涨使得其总成本上涨约12%。此外,油价还影响了海运价格波动,即便已有回落,海运较之前常态水平仍然高出一倍左右。
“我们海外贸易采取的主要是FOB(船上交货),因此海运的成本基本是由海外消费者买单的。但是,其他成本很难传导。从去年至今,我们的总成本一共涨了20%以上,能传导下去的最多只有7%左右。”沈金荣表示,这与下游汽车厂开工率低、需求下降存在直接关系。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副会长雷昌纯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从行业整体来看,原材料占生产成本的比重可达到70%以上,而合成橡胶、炭黑等主要原材料受到原油价格影响上涨明显,导致行业利润普遍出现下滑。
“轮胎和胶管胶带是橡胶制品中最大的两个产业,现阶段都属于产能相对过剩的状态,国内中低端的竞争比较激烈。在上游成本抬升、下游需求不振的情况下,橡胶企业会经历一次重新洗牌,倒逼国内产业转型升级。”雷昌纯说。
雷昌纯认为,面对成本冲击,一方面,橡胶及制品企业应更注重降本增效,另一方面,应努力提升产品结构化的竞争优势,提升产品附加值。同时,增强供应链的整体韧性,包括加大投入研发新型材料力度,做到多样化的原材料选择和替代,而不是一味延续传统结构配方。
伴随国内各类稳经济政策落地实施,多家机构认为市场提振作用正在逐步显现,叠加欧洲高昂的能源价格逐步向化工产品传导,国内化工品价格和欧洲价格差距持续拉大,部分中下游化工企业有望迎来复苏。
农业的成本隐忧
高油价的冲击带来的是连锁性的反应,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受到的冲击尤大,各种应对措施也需要提前准备好。如果油价长期维持高位,将抬升中国农业的生产成本。
布瑞克咨询谷物研究员顾剑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由于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高,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大幅抬高了汽油、柴油价格,推高了肥料开采、物流运输成本,同时波及化纤、塑料等化工产品。
农业所需要的肥料,分为氮、磷、钾三大类。
氮肥在国内以尿素为主,主要原料来自于煤炭,少量尿素原料为天然气。中国能够实现尿素完全自给,原油暴涨对尿素生产成本的影响有限,但原油高价带动煤炭价格维持高位,从而导致尿素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磷肥在国内也完全自给。不过,近年来,太阳能板和锂电池需求旺盛,推高国内磷酸价格,磷肥价格维持高位;钾肥国内有较高对外依存度,主要从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进口。由于原油价格、物流费用居高不下,再加上俄乌冲突,俄罗斯、白俄罗斯的钾肥出口不顺,推高了全球国钾肥价格。
从国内来看,尿素、磷肥价格虽然较2021年末出现一定幅度上涨,但上涨幅度较小,当前涨幅较大的主要是钾肥。
据布瑞克农业数据统计,综合来看,当前种地化肥成本较2018-2020年平均值,普遍上涨30%-80%,较2021年上涨20%-60%,复合肥和钾肥使用量较大的农作物,化肥成本增加显著。
在农业生产中,柴油应用主要涉及农资运输、耕地、田间管理、收割、农产品运输等环节。顾剑称,柴油价格年后上涨30%左右,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资运输和农业作业成本。以全机械作业的玉米、大豆、小麦为例,由于柴油成本占全部生产成本的20%-30%,柴油价格的大幅上涨,导致全机械种收模式的粮食成本推高10%左右。
农膜由原油炼化副产品进行化工生产,生产成本跟原油价格高度关联。
顾剑称,今年农膜价格较往年普遍上涨50%左右,不过,农膜占农业生产成本比例不大,整体影响较小。至于蔬菜,由于需要使用大量农膜,成本影响较大,仅此一项抬高整体成本10%。再加上,蔬菜使用尿素、复合肥比例较高,总种植成本增长明显。此外,北方大棚里的蔬菜到了冬季需要保暖,煤炭、天然气的价格高位,必然会推高大棚保暖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