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风投女王”、今日资本创办人徐新曾公开表示:“得生鲜者得天下。”时间线回到现在,大多数生鲜电商都陷入了基本盘困境,生鲜电商真的是一门好生意吗?
从“生鲜电商第一股”到黯然退市,需要多长时间?每日优鲜可能很快就可以交出答案。
6月25日是每日优鲜登陆纳斯达克一周年的日子,但恐怕公司上上下下都不会有心情庆祝。4月下旬以来,曾经的“生鲜电商第一股”股价接连创新低,股价始终低于1美元,仅为高峰时期的1%。
根据纳斯达克规定,上市公司股价要是连续30个交易日低于1美元就会收到退市警告。因此在6月2日,每日优鲜已经收到了纳斯达克的“退市”通知函。而在此之前的5月19日,每日优鲜还因为未有及时提交2021年年报,收到了“不符合继续上市要求”的警示函。
上市至今,每日优鲜市值已跌去98%,徘徊在退市的边缘。除此之外,每日优鲜还因为拖欠供应商货款被诉至法庭,被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执行金额达532.05万元。
从资本宠儿到深陷泥淖,每日优鲜,要撑不住了吗?
网友反映,每日优鲜上只有“次日达”,而叶菜类、葱姜蒜类,已经没有生鲜菜品供应了。
每日优鲜是怎么一步步往下掉的?
和大多数的创业故事一样,每日优鲜原来也有一个明亮的开始。
2014年,33岁的徐正从联想辞职,创办了每日优鲜。徐正的履历光鲜亮丽,15岁被保送中科大数学系,28岁成为联想事业部最年轻的总经理,是不折不扣的“天才少年”。在联想工作期间,他担任过联想旗下佳沃集团水果事业部的负责人,有着丰富的农业和互联网相结合的从业经验。也正因为如此,从创立开始,每日优鲜便一直被资本看好。
上海,每日优鲜。 图/视觉中国
资料显示,自2014年12月至2020年12月,每日优鲜总计获得了10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腾讯投资、中金资本、联想创投、高盛集团、老虎环球基金等国内外知名机构,累计金额超过110亿元,是名副其实的“资本宠儿”。
每日优鲜不是第一家吃“生鲜”螃蟹的电商。早在2005年,一家名为易果网的 B2C类电商网站便叩开了这一行业的大门。而后于2012年,“本来生活”网因为一篇《褚橙进京》商业文案,在5天之内卖出了共计20吨橙子,资本市场因此被大范围搅动。
不过,说到每日优鲜之所以能让各路投资人接连不断砸钱跟进的本领,则在于其率先开创的“前置仓”模式。在徐正创业初期,绝大多数生鲜电商依然遵循着传统电商的模式来做生鲜品类,每日优鲜则提出在距离消费者5公里范围内建立仓储配送中心,原来遍布仓库和物流中心的货品被优先配送至前置仓。
这样一来,用户在手机下单以后,货品可以迅速从前置仓发货,节省下路程和时间,在半小时以内送达用户手中。每日优鲜以此解决了生鲜电商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因而被久坐办公室、没有时间买菜的年轻人所追捧,前置仓模式被寄予厚望。
图/pixabay
在资本的助力下,每日优鲜迅速扩张,从北京向外辐射至华北、华东、华南、华中等地。2018年上半年,每日优鲜在生鲜电商行业的用户规模占比超过50%;2019年,每日优鲜的前置仓数量突破1500个。这一年,每日优鲜的营收也实现了 69%的高增长,达到60亿元,GMV 则达到75.9亿元,位居行业第一。
然而,每日优鲜的财富故事却由此开始急剧转向,像爬升到最高点的过山车一样向下俯冲。在营收规模扩大的同时,每日优鲜并没有实现盈利,反而是连年亏损。2018年到2020年三年间,每日优鲜的净亏损分别是 22.32亿元、29.02亿元和 16.49亿元,累计亏损达到了 67.9亿元。
前置仓模式也并不是只有每日优鲜一个玩家。2017年,此前在O2O项目上遭遇挫败的叮咚买菜,趁着每日优鲜未有进入南方市场的先机,从上海出发,陆续进军长三角、深圳、天津等地,还以运营活鲜品类、牺牲毛利率、增加SKU等策略步步紧逼。
2018年,叮咚买菜的营收为每日优鲜的1/6。但到了2019年,叮咚买菜的营收却已经到达每日优鲜的六成左右。反应过来的每日优鲜宣布拿出10亿元攻克上海市场,却并没有撼动叮咚买菜的分毫。财报显示,2018年至2020年,叮咚买菜GMV从7.4亿元暴涨至130.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