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阿里速卖通针对卖家端推出调整方案,发布了四大政策——“对已入驻商家进行年度销售额考核;提高新商家的入驻门槛;关闭个体工商户入驻入口;限制商品发布数量。”
除了提高入驻门槛外,速卖通还加强了对大服装等类目入驻商家的考核。据亿邦动力报道,以大服饰类目为例,开店时间2年以上的老商家,店铺年交易额需达到10000美元以上;开店时间在1年以上、2年以下的新商家,交易额需要达到5000美元以上。
在这筛选过程中,不少因为通不过速卖通入驻门槛的卖家,最终只能选择退出速卖通的电商生意。很明显,速卖通进一步清理速卖通平台上的低质量商家、重点引导品牌商家,颇有“天猫化”的趋势。
要知道,在速卖通刚创办时,便是借助低门槛入驻条件——卖家拿一张身份证就可直接开店,才迅速吸引了大量卖家入驻。
另外,今年5月底,速卖通还在义乌举办了一场跨境电商私享会,提出了其在2022年最重要的三件事,其中便包括推出“扶持优质商家”的计划AE Mall。平时不轻易出面的一些跨境电商优质大卖家,如坂田五虎(蓝思科技、泽汇、宝视佳、公狼、拣蛋网)也参加了这场会议。
显然,蒋凡成为海外业务“掌门人”后,速卖通在品牌化和合规化的步伐明显加快了。
蒋凡,图源阿里巴巴官方微信公众号
似曾相识的场景是,蒋凡也曾对天猫实施了相似的“升级改造”——提高入驻门槛,剔除低质商家,最终打造出“高定版”天猫。
另外,亚马逊去年上半年掀起的堪称10年来最严厉的封号潮,也给了速卖通加快“转型”的新机会。封号潮后的五个月,亚马逊就关闭了约600个中国品牌的销售权限、3000个账号。
这波整顿清剿的态势,已经让相当一部分亚马逊大卖家陷入品牌下架、甚至破产的境地,尤其对中国卖家的打击最大。
2022年亚马逊封号还在继续,“封号”余震之下,越来越多的中国卖家,开始选择把速卖通作为亚马逊之外的第二大营收平台。
比如,通过亚马逊早期红利起家,并一直以前者为主要销售渠道的上市公司Anker(安克),是亚马逊卖家圈子内的顶流大卖家。虽然其业务运营合规,躲过了亚马逊封号潮的冲击,但仍未逃过整体行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也选择在速卖通上开设了Anker官方旗舰店。
目前安克更多把速卖通作为“清货渠道”,但一位接近安克的知情人接受蓝海亿观网采访时透露,若在速卖通销售效果好的话,安克会在后期加大投入。
而在此前,速卖通邀请一众国际品牌入驻,却一直遭到挫折,后者认为入驻速卖通有损其品牌形象。
“回流”速卖通的不仅有知名大卖家。速卖通官方数据显示,今年5月,速卖通上活跃的新商家数量环比增长了178.54%,将近4月的三倍。
另外,据《晚点财经》报道,速卖通还开始运营自己的独立站和自营业务。
今年速卖通不断加大升级力度,除了凭借回流到手中优质商家的底气,也有蒋凡到任后推动的可能,或许,在蒋凡的掌管下,速卖通的品牌化道路,还要走得更远一些。
3、留给蒋凡的考验还有多少?
蒋凡需要解决的问题,远不止速卖通和Lazada的经营难题。
现在阿里的海外业务,确实有点“烂摊子”的感觉。2014年阿里提出全球化、农村电商和大数据三大战略;2019年,张勇在接班阿里集团CEO时,重申为“全球化、内需、大数据和云计算”三大战略。不论如何变化,阿里对全球化的重视程度只增不减。
但现实情况也让张勇比较着急,“过去几年,阿里巴巴海外市场增长迅速,海外年度活跃消费者已达2.85亿,但距离成为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公司,距离在潜力广阔的海外市场有更大作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大战略里,全球化仍是阿里最为薄弱的一环。据最新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31日,阿里巴巴海外市场消费者约3.05亿,距离其服务20亿全球消费者的愿景,甚为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