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人靠“竞拍”!这个行业正上演“抢人”大战,硕士毕业年薪40万
赖琳晖称,IC设计人才招聘可分为五个层次,Level 1是985高校集成电路专业的28所示范性微电子学院人才,Level 5是985/211理工科专业未掌握IC设计技能的人才。“我毕业那会,十几年前,国内芯片企业较少,Level 1的人就已经能满足企业需求。现在,行业缺人,芯片企业的招人门槛放宽到Level 4。E课网在做的事情就是把Level 3~5的人才培养后,使其素质向Level 1~2靠近,同时把其他专业不对口的学生培养成level3~4的人。”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2021年,李林作出了他职业生涯上的重要决定。逮住时机,他从国企职员成功“半路”转行到半导体行业,目前在一家外企芯片厂做芯片测试。他回忆应聘过程称,他所在的企业本来只招研究生,而他是本科生,且本科专业是与芯片不太相关的电气专业。这导致他的简历投了许久,企业才决定给他一个面试机会。
这也侧面看出,芯片企业的用人门槛的确是不断下降。
初创公司是薪酬主“推手”
深圳一家公司西安分公司技术负责人王得利,还在不断面试求职者组建团队。他们公司成立于2011年,是pre-IPO企业,旗下显示触控芯片出货量累计达1亿颗。西安中心是去年成立的,原本计划两年要招100人。
王得利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目前为止,王得利还没完成招人目标。“我们作为头部企业,对手也会从我们这里挖人。”他告诉记者,从行业的员工薪酬来看,公司内部很卷,公司与公司之间也很卷。“企业有了资金的支持,一些企业,为了下一代产品开发,哪怕牺牲当前利润也要把人挖过来。”
王得利说,芯片行业是各个层次、各个环节都缺人。芯谋研究分析师张亚也告诉每经记者,芯片行业基本上从大企业到小企业,从技术人员到普工,都缺人。
缺人的原因,在于人才供求关系严重失衡。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去年集成电路各环节销售收入继续增长,芯片制造规模增速达24.1%,在三业中增长最快;其次设计业增速为19.6%,封测业增速为10.1%。2021年,芯片设计业规模首次突破4000亿元。制造业规模也第一次超过3000亿元。[2]
据Grace观察,“年轻人基础薪资比较低,去年上涨幅度可达到100%-150%;而比较资深的人,薪资基数高,上涨幅度可能在30%-50%。”她表示,行业的薪酬上涨并不是靠企业自主普遍上调员工薪酬拉动,而是通过人员跳槽来体现。
王得利也提到,芯片行业中层次人才跳动非常夸张。“他们甚至半年一跳、一年一跳。”相对于资深工程师或核心技术人员,具有数年经验的中层次人才最容易被挖走。“资深工程师大多数挖不动,因为他们的薪酬动则上百万,然后还有期权。挖中层是最划算的,50万或80万(年薪),再加期权,然后再带个小项目,他们就可以(被)挖走了。”
对此,赖琳晖也有体会。“现在这个行业,人才在一家公司待的时间长度明显降低非常多。以前一个工程师在一家公司呆三年以上是非常正常的。但现在半年跳、三个月跳都觉得很正常了。”
Grace在接受采访过程中也提到,从抢手情况来看,3-8年的工程师最受欢迎。半导体行业是一个人才成长缓慢的行业,一两年经验的工程师独立做项目的概率较小,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工程师独立性更强。
赖琳晖认为,半导体行业的工资其实是被大量的初创网红公司炒起来的。“对它们来说,它们背负了很多压力。拿到很多融资,一年之内一定要把团队建立起来,这时挖人的成本是可以接受的。传统的成熟公司其实是被迫接招。招同一个人,原来只花20万,现在要花40万,没办法。”
一家芯片企业的资深工程师罗舟也持有相同观点。他认为,行业高薪,主要是因为创业公司之间互相挖人。初创企业工资本身就高,而“初创公司之间的人员流动发生了,你再挖一次,就相当于第三次挖同一个人。这个被挖者的薪酬可能就会高些。” 经历过半导体行业起落周期的罗舟,对行业薪酬飞涨直言“心态上没有太多变化。”在他看来,当前芯片行业有点急躁,一些公司追求短平快,一年半年就要出货,这促使他们不惜成本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