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人靠“竞拍”!这个行业正上演“抢人”大战,硕士毕业年薪40万
2021年,我国芯片半导体行业的投融资总金额达到了3876亿元,远超2020年全年的1098亿元。[3]国产替代热潮下,新的主体不断涌现。来自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去年芯片设计企业数量达到2810家,同比增长了26.7%。不过,这2800多家企业中,人数少于100人的小微企业高达2351家。[4]
人才供给短期无法改变
“缺人肯定是缺人的,芯片行业缺人的集中爆发是在2020年左右。核心原因就是行业公司数量急剧上升,而供给端,这几年没有太大的变化。这个行业的缺人问题,短期内也没办法改变。” 赖琳晖向每经记者表示。
权威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直接从事集成电路产业的人员约54.1万人,同比增长5.7%。但根据全行业人才需求预测,到2023年仍存在超20万人的缺口。[1]需要注意的是,20万是直接缺口,其他如技术普工、上游材料和设备领域的缺口还未在统计范畴。
2020年,我国集成电路相关毕业生规模在21万人左右,但仅有13.77%的学生在毕业后选择从事集成电路相关工作。[1]
Grace在半导体行业摸爬滚打了很多年。在从事猎头工作之前,她从2000年起一直在一家芯片企业做HR。她对国内芯片行业的人才缺口有较深的记忆,她告诉记者,2007年前后,国内一般的芯片公司已经较难招到好学校的毕业生,因为这些学生都去了国际大厂。后来,互联网兴起,半导体行业的人才被互联网行业大幅分流。“那个时候,互联网对我们冲击非常大。我记得很清楚,我那会去学校巡讲校招,我们半导体行业的薪水跟互联网行业开出来的薪水真的没办法比,刚毕业就能差一倍左右。” Grace说。
张亚也告诉记者,集成电路行业一直有不少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但互联网时代太猛,他们给的薪资也高,芯片行业抢不过。
2018年之后,半导体行业的薪酬慢慢追赶,同时,互联网逐渐饱和。
为解决人才供应的问题,国家也有努力。2015年7月,教育部等6部门公布了首批9所建设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的高校名单以及17所支持筹备建设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的高校名单。[5]
今年2月,教育部公布的《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显示,2021年有26所高校新增备案的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在这之前,国内芯片相关专业在高校都属于二级学科。
成都一家射频芯片设计企业相关负责人张勇告诉记者,集成电路专业的毕业生更适合做工程工艺、封装。“所以,一般我们要跟流片厂、封装厂对接,从他们那边招人。高校集成电路刚出来的人,其实不太适合来我们这个企业。”“因为他来了也做不了任何事情,他没有在产线上待过,也不知道产线上这些东西的构成。”
记者了解到,集成电路毕业生在进入企业工作前,一般都需要经过岗前培训。
上文提到的王女士也透露,公司将应届生招进去后,会有成熟的员工作为导师一对一带教六个月。通过试用期留下的新人,在未来一年半,将继续有导师带领进行实操性工作。也就是说,企业对应届毕业生手把手教学需两年。
有经验的工程师带新人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王得利表示,芯片行业现在基本上要求设计人员必须是985、211高校。“因为他们的逻辑比较强,沟通交流起来不会出太多问题。芯片涉及模拟、数字、后端、封装、测试,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太多知识融合在一起。只要某一点出错,整个芯片就出错。芯片各个环节都需要保证,一旦出现一些逻辑错误,造成的资金损失可能是几千万甚至上亿。”
这也是部分芯片企业不敢用应届生的原因。
张勇说,应届毕业生更愿意去大厂,而且大厂愿意要他们。因为大厂体系成熟,他们也缺“螺丝钉”。他认为,毕业生到大厂可以得到更好的历练。
人才热背后:是个公司就要做芯片?
从国企转行做芯片测试的李林,入职后的第一件事也是接受系列培训。培训2~3个月后,李林进入工作状态。“先简单上手,你想真正入门的话,可能至少要花两年左右时间沉淀。”
像李林这样被吸引转行到半导体的人不在少数。“行业薪资上涨,对于行业发展是利大于弊。因为这样能吸引到足够多优秀的人进来,一个行业的发展,没有人才是发展不起来的。” 赖琳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