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人靠“竞拍”!这个行业正上演“抢人”大战,硕士毕业年薪40万
应届生方面,每年5月,腾讯等一批互联网大厂会进行秋招提前批招聘。去年,一批芯片企业也跟进开展秋招提前批,其背后目的正是为了揽收互联网大厂流出的人才。
脉脉招聘市场总监、脉脉人才智库业务负责人王侠君告诉记者,从行业来说,近年来,互联网、IT系统集成、智能硬件等行业均有大量人才流出到集成电路行业。
在罗舟看来,现阶段的半导体产业和互联网产业刚开始时有点像,不同的是,当前中国芯片的发展模式是以加工为主。“有点类似深圳模式,做组装。”IP一直是国内半导体行业的短板。
“国内芯片企业,光注册的,去年大概两三千家。但事实上在做芯片的(公司)有13000多家。是个公司就要做芯片,因为有补贴。其实挺奇怪,这些公司的盈利模式到底是什么?” 罗舟认为,当前的芯片行业泡沫大了一些,“现在(这个行业)倒不是在解决卡脖子的问题,而是做替代性的产品。就是想办法用更便宜的价格替代掉别人。”
张亚对此也有提及。他告诉记者,芯片行业,一些企业在做低端重复性工作。企业一些人出来创业,也是做与原公司类似的东西,抢原来公司的订单。“对行业发展其实不好。”
罗舟提到,随着新增一级学科的高校人才补齐,他预计芯片行业的薪水届时会有一定下降。“再过两年,一些芯片公司会被洗牌倒闭。这些创业公司的人就要以很便宜的价格去找工作,甚至找不到工作。”
王得利则认为,中国的消费市场足够大,芯片行业会一直往前发展,缺人将是常态,因为“永远有新的机会,永远需要新的人去做这个事情。”
不少企业及行业人士告诉记者,芯片行业其实更缺的是高端人才。赖琳晖提到,缺人也分层次,初级人才最容易补,通过高校供应和培训可以满足,高端人才缺位才是问题的关键。王得利也告诉记者,对于他们公司而言,更缺的是高端人才。
“我们现在缺的是顶尖的研发人员,其他的不缺。”张勇也这样向记者直言。
(应采访者要求,文中陈一、罗舟、李林、张勇均为化名)
记者手记 | 产业蓬勃发展,人才培养需加快
浩浩荡荡的芯片行业抢人大战还在持续。
应届生尝到了第一份工作年薪就超30万的甜头,行业资深工程师迎来了跳槽的最佳时机。而对于芯片企业而言,用人成本正在不断攀升,初创企业尤其饱受困扰。
将时间线往前拉,此番景象仿佛回到了互联网行业最火热的时期。
但不同的是,互联网企业的成长速度相对较快,而一颗芯片需要历经设计、验证、流片、制造、封装、测试等多个环节,从设计到批量出货少则两年,多则更长,无论是流片还是半导体设备的费用,对于初创企业而言,已经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不过,人才供需不平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芯片行业的蓬勃发展及需求端的爆发,越来越多的国内创业者选择入局,助力不同类型芯片及相关设备、原材料等实现自给自足。未来,在汽车电子等高景气度行业的带动下,产业或将持续高涨,供给端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培养相关行业人才。
参考资料 References
[1]《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发展报告(2020-2021年版》。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联合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等单位编制
[2] 2021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运行情况。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
[3] 芯片行业一季度融资数量激增 科技巨头加速入场拼资源抢人才。第一财经
[4] 魏少军:2021年中国集成电路喜中有忧,要保持旺盛的斗志和清醒的头脑。半导体投资联盟
[5] 关于支持有关高校建设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的通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家外专局
记者 |陈鹏丽 舒冬妮 范芊芊
编辑 |易启江
视觉 |帅灵茜
视频编辑 |朱星运
排版 |易启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