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结束后,我问这位教语文的老师,为什么来上这门课。他说,郊外学校开设的专业几乎每年都在变,什么热门开什么,没有考虑学校实际的资源。因为学校觉得他拍照好看,就选了他来上这门课。
在郊外学校,除了刚入职一两年的老师会特别认真地备课,那些已经在职校里待了几年或者十几年的老师,基本上不会再花时间备课。一方面,学校对老师的评价不取决于学生的成绩;另一方面,上个世纪90年代末,郊外学校由公办转为民办后,新教师不再有编制。跟我同住的两位刚入职的老师,都在准备考编制,她们希望把郊外学校作为一个跳板,考上了就会离开。
学生们用“无聊”来形容职校生活。他们觉得对所学的专业、老师的教学方式都不感兴趣,“自己站在讲台上讲课可能也比老师照着课本念的好。”还有学生说:“我能够做的好像只有用自己的手机打游戏或者看网络小说,因为学校里的其他东西没有办法给我带来快乐。”
在郊外学校,每天学生6:30左右起床,到操场集合做早操或晨跑,吃过早饭后,8:10上课。上课之前,每个班的班长会把学生们的手机收走,下课再发下来。但学生们有自己的应对手段:把手机模型或者早就不用了的旧手机交上去,依旧在桌子下面玩手机。
每天晚上有两节晚自习,八九点结束。我之前晚自习的时候去过教室,基本上大家都在玩手机,坐姿各不相同,很少有老师到班级干预,或要求学生晚自习时间一定要写作业。
对比职校的宣传手册,职校的实际情况差距很大。例如,宣传手册上说高铁乘务专业的应届生会被推荐到机场、高铁站工作,但实际上他们被推荐去了广东的高速收费站工作。实习工资按照实习城市的最低工资标准发放,扣除五险一金后,还不够往返江西的路费。
宣传手册上称学校的另一特色是“军事化管理”。高一年级学生入学的第一学年,每天早上8点到9点军训。在一些班级里,学校聘请的退伍教官不仅负责军训,还会和教课的老师一样,承担班主任的工作。
在学校的军训动员大会上,学生代表发言说:“军人意味着绝对服从,一切行动听指挥。”而职校老师也默认,新生如果没有经过军训是不听话的。很多家长选择郊外学校,是希望学校可以管住孩子,而军训恰好是一个让学生听话的手段。
为了防止学生谈恋爱,学校教官隔三岔五搜索学生的QQ和抖音账号,看有没有情侣头像,或者发一些跟恋爱相关的内容。每到周五,走读的学生放学回家,教官去附近的公交站检查有没有牵手的学生情侣。
大多数学生对教官的评价不高。他们抱怨教官不允许学生抽烟,自己却每天在学校里抽烟、吃槟榔,用体罚来压制学生。
教官们的体罚方式分为几种,有的时候罚学生跑圈,比如说学生早操迟到了,被要求背着宿舍的棉被跑操;如果学生抽烟被发现,则会罚他们面对一面写着禁止吸烟等标语的墙,罚抄几百遍“吸烟有害健康”之类的标语。
我问过一名学校里资深的教官,怎么理解他在学校里的身份。他说:“我什么杂事都会去做,只要学校叫我做的我都去做。”在他看来,自己没有其他技能,不能像其他老师一样教课,“更严格的管理”是他为学校奉献的一种方式。
郊外学校校长室里的监控屏幕。
从工厂实习回来,再也不想进工厂
职校生在选择学校、专业的时候,大多数处于迷茫的状态,但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一些变化。
访谈初期,很多学生告诉我:“专业是随便选的,机械加工与数控专业适合男生,学前教育专业适合女生就来了。”对于所学的专业特别感兴趣的学生,我没有碰到过。
有一个高铁乘务专业的女生,第一次访谈她的时候,她正准备去学校安排的广东省某高速收费站实习,当时她对实习充满了期待。
她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父亲在外地的船厂工作,家里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有了工作,意味着能减轻家里的负担。而且她男朋友也在同一个城市做快递员,她希望两个人都能留在广东工作,开始新的生活。
但她实习不到一个月,就离职回家了。我和她做了一次回访,她反复提到“被骗”。在她的印象里,实习的高速收费站距离市区很远,周围环境荒凉,宿舍的地面脏得不穿鞋都不敢落脚。因为工作性质需要倒班,睡眠也很不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