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络 > 网络热点

对话李奇霖:楼市调控关注三个角度,稳就业要增加岗位供给

划重点:gIf拜客生活常识网

  • 1降息有一定的必要性,但作用有限。
  • 2稳就业重心主要在于增加岗位供给。
  • 3中国粮食价格将保持整体稳定。
  • 4短期内,美联储激进加息的大方向难言改变。
  • 5A股独立性行情可期。

对话嘉宾| 李奇霖 ,红塔证券研究所所长、首席经济学家gIf拜客生活常识网

文|郭昕妤gIf拜客生活常识网

gIf拜客生活常识网

“在高通胀压力之下,短期美联储本轮加息的大方向难言会发生大幅改变。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也表示实现经济软着陆正变得愈发困难,后续还是要看美国的经济基本面是否能给予美联储更多的空间去对抗通胀。”gIf拜客生活常识网

近日,红塔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在与腾讯财经的对话中,美联储的本轮加息路径和美国经济的走向发表了上述看法。此外,他也谈到了中国经济复苏路径与政策选择、消费和就业等方面面临的压力与挑战、全球持续通胀等话题。gIf拜客生活常识网

对中国经济的复苏路径,李奇霖谈到,总体看,5月的经济数据已表明国内经济数据整体均有所回暖,随着各地线下消费秩序的恢复以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恢复,中国经济有望迎来进一步修复。通胀方面,李奇霖认为,后续国内CPI大概率上行但空间有限,猪价可能会震荡向上,但粮食价格预计将整体维持稳定。gIf拜客生活常识网

对于全球持续通胀的现象,李奇霖指出,当前的通胀压力更多的还是来自于供给侧,是由于地缘政治的局势紧张影响了全球供应链的通畅,导致能源和粮食供给紧张,以及美国劳动力供给不足,带来的工资-物价螺旋上升风险。gIf拜客生活常识网

他认为,在高通胀压力之下,短期美联储本轮加息的大方向难言会发生大幅改变,但对于中国的影响总体可控,中长期人民币汇率大概率仍将维持稳定,A股的独立性行情也值得期待。gIf拜客生活常识网

以下为对话实录:gIf拜客生活常识网

1、谈中国经济复苏与政策选择gIf拜客生活常识网

问:一季度以来,我们遇到了疫情反复、俄乌冲突、全球通胀和美联储加息等一系列不确定性,带来了很大的经济下行压力。理论上,各个监管部门都能看到经济的压力,为什么我们迟迟没有看到大力度的降息?要看到什么样的信号,我们才有可能看到央行进一步加大货币政策的力度?gIf拜客生活常识网

李奇霖:在面临经济下行压力的时候,降息有一定的必要性,可以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减轻企业负债压力。但由于疫情反复、地缘局势紧张等不确定性因素,居民、企业信心不足,不愿意去加杠杆,导致融资需求不足,降息的作用相对有限。而且只靠降息会缩窄银行的利润空间,所以现在的政策也在鼓励中小银行存款利率浮动上限下调10个BP左右,这也是希望从负债端发力,通过降低银行负债的方式来推动降低银行资产端定价,来促进宽信用。gIf拜客生活常识网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二季度例会表示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主动应对,提振信心,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稳定宏观经济大盘,考虑到当前中长期贷款仍偏弱,金融数据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后续总量政策发力仍有空间。gIf拜客生活常识网

问:今年的财政可以说是“负重前行”,首先是常态化防疫带来的抗疫支出大幅增加,再是封控影响企业正常生产,导致财政税基变小,再加上卖地收入减少,可谓是“收得少、花的多”。对此,不少专家提出了提高赤字率或发行特别国债的政策建议。您对此怎么看?如果增加支出的话,增加的支出到底该优先用于哪些领域?gIf拜客生活常识网

李奇霖:2022年受疫情冲击、俄乌冲突等因素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压力较大,居民消费疲弱,财政政策发力托底经济至关重要。但是在房地产下行影响地方土地出让收入、政策稳增长需求增加带来财政支出规模增加等因素影响下,使得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面临着较大的财政平衡压力。gIf拜客生活常识网

后续我们可以期待一下特别国债或者其他新的增量工具来缓解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尤其是8月往后,因为2021年政府债发行节奏后置,从2021年8月开始,政府债券净融资规模大幅走高,8-12月的月均规模达到了8760亿元。这会对8月之后的社融增速形成比较明显的拖累。特别国债的发行有助于避免政府债券融资对社融增速形成明显拖累。

相关阅读:

  • 2022年央行加息还是降息
  • 2020年会降息吗,2022年利率会降吗
  • 全球央行加息潮,范围之大二十年未见
  • 全球股市蒸发20万亿美元,美联储缩表开启,中国市场会受哪
  • 比通胀“失控”更可怕!时隔50年,世界又要重蹈覆辙?
  • 美联储真要加息75个基点?40年来最猛烈的加息周期或已在
  • 美国距衰退一步之遥?股市币圈均下跌,“市场已无安全之所
  • 速读|美联储加息,全世界为啥跟着紧张?这事儿比你想象的更
  • 美联储跑偏了?试图大幅加息抑制通胀,恐是“大炮打蚊子”
  • 最猛加息后,美经济衰退仍“在劫难逃”?专家:对华关税或成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