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紧急撇清“停贷风波”
停贷风波,也引发外界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担忧。
7月14日午间,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兴业银行等多家银行发布公告,回应停贷事件影响,紧急喊话“风险可控”。
建设银行称,当前部分地区停工缓建和未按时交付楼盘情况,涉及本行规模较小,总体风险可控。中国农业银行和兴业银行还披露了数据。
截至2022年6月末,中国农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5.34万亿元。其中,一手楼按揭贷款余额3.97万亿元,已初步认定存在“保交楼”风险的楼盘涉及逾期按揭贷款余额6.6亿元,占全行按揭贷款余额的0.012%,占一手楼按揭贷款余额的0.017%。
兴业银行涉及“停贷事件”楼盘相关按揭贷款余额16亿元(其中不良贷款余额0.75亿元),已出现停止还款的按揭金额3.84亿元,主要集中在河南地区。不过,兴业银行称,公司已介入的且存在烂尾风险的按揭贷款总体规模较小,不会对公司经营构成重大影响。
黄立冲表示,目前的情况暂时不会带来金融风险。同时,他也坦言, 停贷事件在社会层面有一定影响,毕竟牵涉那么多业主。
《财经天下》周刊在与多位受访者接触后,发现大家并非不想还贷,只是想引起社会关注,希望政府尽快推动解决问题。在各楼盘业主发出的停贷告知书中,业主最多的诉求就是要求保证复工和交房的时间。
在张大伟看来,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项目真正全部断供,一开始少数项目,也只是业主群有小部分人为了维权约定1-2个月后断供,目前还没有形成规模。“而且这几天经过大量的媒体报道后,业主群个别人开始修改网上的模板,甚至有些没有停工的项目为了质量维权、威慑开发商升级,也发布了断贷通知。”
“强制停贷”发酵至今,已经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但要想彻底解决横亘在业主、开发商和银行之间的矛盾,恐怕无法单靠任何一方之力。相对来说,处于弱势的业主更需要找到一个安全、理性且更有效的沟通方案。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张昊、吴纬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