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救市力不从心:豪宅力压刚需,中介卖房要力证“不烂尾”
刚需盘冷清,豪宅持续热卖
3月救市初始,原本有个惊艳的开头。
“我们管南片区的项目,3月上半月成交了82套,一度恢复了去年暴雨前的热度,但下半月仅卖了11套。”何旭透露,从4月至今,每个月成交才20多套,“这个成交量,放在全郑州来看已经很不错了。”
一家头部房企郑州市场研究负责人提供的数据与之类似,在其监测的当地100个项目中,3月救市一周内,客户到访量普遍增长50%以上,但3月下旬开始回落,至今仍持续低迷。
不过,低迷的市场仍有零星爆火的项目存在。
以央企华润在郑东新区某项目为例,五六月份两期开盘732套房源,即使捆绑40万元一个车位,也近乎被抢光,合计销售额超40亿元。相比之下,本土一哥建业集团在郑州的22个项目,上半年合计销售额仅为19.18亿元。
在多位当地市场人士看来,该项目有央企背书,位置优越,还与周边二手房有价格倒挂,这样的项目难有代表性。
整体来看,如今郑州新房市场中,主城区改善项目销量远胜于郊区刚需盘,豪宅更是如此。
“郑州市场离合度特别高,这一点很奇特。”上述房企市场研究负责人表示,400万元以上的北龙湖豪宅项目很多,还反倒卖得挺好,低端价格的楼盘也特别密集。
位于郑东新区的北龙湖板块,被誉为河南“陆家嘴”,豪宅云集。有当地自媒体《房东俱乐会》统计称,今年上半年,北龙湖15个主力项目,合计销售约1280套,逆势同比增长约28%,销售额达101亿元,占整体市场17.48%。
宋河(化名)对此深表认同:改善客户手里有钱,利率下调,再遇到价格位置合适的项目就果断出手了;刚需购买力现在则被透支得厉害,“我们这个板块原来降价,至少一两周卖个上百套,现在降价、首付分期、上渠道分销都没啥作用”。
作为郑州高新区某远郊楼盘营销负责人,宋河拿自身项目举例称,我们是个典型刚需上车盘,均价七八千,客户以做小生意的本地人,加上地市客户为主。6月30日是客户偿还开发商首付分期的截止日期,“我们这一期1082组客户里,实际还款才917户,165户没还钱。整个项目近3000客户中,5月份银行按揭逾期客户新增了90多户”。
回溯过往市场行情,多位郑州开发商人士的共识是,此前两年,当地限购令名存实亡,首付分期、零首付等违规手段五花八门,降价更是频繁,购买力已被提前透支。到了2022年上半年,虽然房贷利率下调,但市场愈发感觉到,救市手段对于购买力的刺激效果已经大不如前,加上本身项目利润微薄,所以降价的频次和力度也不多了。
房票成救市最后大招?
常规救市手段近乎出尽时,“房票”这一大招接力上演。即将以往货币化安置,改为以房票形式给棚改拆迁户,由其去市场自行兑换购买商品房,再由政府与开发商结算安置资金。
对此,一家TOP10房企郑州分公司的内部研判称,2016年货币化安置带来极为可观的救市效果,但老药复吃效果不一样,这次郑州面临不单是去库存压力、购房者的信心缺失、开发商的自顾不暇,药效仍取决于赔偿标准、开发商让利幅度和安置资金注入效率。
“3000亿元的国开行棚改资金,如果50%用于清退问题楼盘,30%选择房票安置,预计房票安置市场增量在6万套/1000亿元,这将为2022年市场扩容增量约15%。”这家房企测算结果显示。
目前,关于房票如何具体落地,尚未看到更多细则。7月9日,有本地自媒体透露称,“目前已知保利、正弘、碧桂园、美盛、正商等开发商,都在积极申请和对接房票进场他们的项目。”
危机中的开发商正嗷嗷待哺,以期获得房票输血。
中指研究院关于郑州市场开发商销售业绩统计显示,2021年上半年TOP10入围门槛至少为34.1亿元,今年则腰斩至13.6亿元。去年销售第一的正商达到110.9亿元,今年轮到华润登顶时,其销售额仅为55.7亿元。
这其中,重仓郑州的本土房企更是危机四伏。“河南一哥”建业从去年上半年的48.9亿元,下滑至今年的20.2亿元,去年TOP 2正商、康桥,销售额分别为110.9亿元、104.5亿元,今年分别直线下滑至38.9亿元和10.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