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络 > 网络热点

400年才能形成1厘米的东北黑土地,首次立法打响保卫战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孙冰 | 北京报道orO拜客生活常识网

民以食为天、粮以土为本。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而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关系着中国人能否端牢自己的饭碗。orO拜客生活常识网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结果显示,截至2019年末,我国耕地面积达到19.18亿亩,实现了国务院确定的2020年和2030年耕地保有量18.65亿亩和18.25亿亩的目标。orO拜客生活常识网

这是不是意味着14亿人的饭碗已经有了保障?实际上,除了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这个数量要求之外,耕地的质量也不容忽视。我们不仅要留给子孙后代足够的耕地,更要保障留下的是肥沃的良田,而不是被透支“掏空”的贫土。orO拜客生活常识网

以东北的黑土地为例,它是珍贵的土壤资源,被称为“耕地中的大熊猫”,需要400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形成1厘米的黑土层。但现在,这份“大自然的馈赠”正在变薄、变瘦、变硬。orO拜客生活常识网

orO拜客生活常识网

首次立法,保护黑土地已刻不容缓orO拜客生活常识网

今年8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将正式施行,这部法律也是我国首次针对黑土地保护立法。orO拜客生活常识网

实际上,近年来,政府已经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黑土地保护的相关政策:《东北黑土地保护规划纲要(2017—2030年)》《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0—2025年)》《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orO拜客生活常识网

频频传来的好消息,让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所长陈温福非常高兴。陈温福是我国超级稻育种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我国生物炭研究领域的重要开创者。作为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他曾多次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保护东北黑土地建言献策。orO拜客生活常识网

“对比世界上的其他大国,中国的人均耕地非常少,只有1.35亩左右,而美国人均耕地有近7.5亩,俄罗斯人均耕地更是超过12.5亩。我们能以这么少的人均耕地,实现了从过去的4亿人吃不饱到今天的14亿人吃得好,靠的就是政策、科技和投入。”陈温福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时表示。orO拜客生活常识网

orO拜客生活常识网

在陈温福看来,这个伟大成就的实现,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为了保证生产粮食,全国都在拼命强化耕地的产出,所以,不只是东北的黑土地,其实全国的绝大部分耕地都处于退化状态。“黑土地的退化虽然也有极端天气等原因,但主要是人为活动和过度开发造成的,长期以来,我们开垦过多、强度过大又护养不足。”陈温福说。orO拜客生活常识网

广袤的东北黑土地是中国非常重要的“粮仓”,黑土地上的粮食产量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商品粮的三分之一、粳稻产量的二分之一、称得上是我国粮食安全的稳定器和压舱石。orO拜客生活常识网

过去,东北老百姓会用“插根筷子都能发芽”来形容黑土地的肥沃。但长期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导致黑土地“变薄、变瘦、变硬”,若不及时采取措施,黑土地可持续发展将受影响。orO拜客生活常识网

根据中国科学院2021年发布的《东北黑土地白皮书(2020)》(下称“白皮书”),近60年,我国黑土地的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了三分之一,部分地区甚至下降了50%。2019年,东北黑土地水土流失面积已经占黑土地总面积的20.1%,黑土层正在以年均0.1~0.5厘米的速度剥蚀流失。根据黑土层的形成速度,这意味着一年流失掉的黑土层,可能需要百年的积累才能形成。orO拜客生活常识网

为了多打粮就大量用化肥,而化肥用多了,就会加速土地的退化。陈温福曾预测,如果东北黑土继续以当前的速度退化,未来东北黑土也许将不复存在。orO拜客生活常识网

orO拜客生活常识网

利用保护不矛盾,种水稻是最好的“既用亦养”方式orO拜客生活常识网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都对黑土地保护越来越重视,因此相关的研究也热了起来。陈温福认为这是好事,但也要秉承科学的眼光和严谨的态度,要采取可持续也可大范围推广的保护方式。orO拜客生活常识网

陈温福认为,无论是粮食安全还是黑土地保护,都要遵循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我们国家是一个人口众多但耕地资源和水资源又相对比较匮乏的国家,要保障粮食安全,不能靠国外,风险太大,只能靠自己,“中国的饭碗里95%要装自己的粮”。这也就意味着必须保持粮食要稳产增产,保护土地不适合照搬国外的休耕措施,必须实现“在利用中保护”。

相关阅读:

  • 20余国颁布粮食出口“禁令”!粮食价格会再上涨吗?
  • 20多国先后出手!粮食禁令“多米诺骨牌”波及中国,专家解
  • 20国禁令,粮食价格创20年新高!一图看懂全球史上6次粮食
  •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高清夏收壁纸来了
  • 粮食安全继续主导WTO农业会议,印度小麦出口禁令成焦点
  • 中国驻俄大使:粮食危机问题上,美西方不是“救世主”
  • 50亿美元应对全球粮食危机?治标不治本,关键在俄乌冲突
  • 通胀、饥饿、粮价波动,全球粮食安全危机会波及中国吗?
  • 亚洲最大的盐湖,不只有“天空之镜”
  • 气候变暖=汉唐重现?气候变化会影响粮食安全吗?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