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9
知识分子
The Intellectual
气候变化会影响粮食安全吗?| 图源:pixabay.com
导 读
为什么古代的气候暖期大多有利于粮食增产,而现在的气候变暖却令人忧心忡忡?《知识分子》粮食系列邀请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郑大玮,从多年农业减灾的研究与实践出发,阐释气候变化对于粮食安全的影响以及当代中国的适应策略。
撰文 | 郑大玮
责编 | 冯灏
● ● ●
2022年,我国经历了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最强高温过程,长江流域 “汛期反枯”。
据水利部官网,7月以来,长江流域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4.5成,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主要湖泊水位持续走低,不少中小河流断流,鄱阳湖甚至提前100天进入枯水期。大部分地区土壤缺墒,截至8月22日,长江流域10省市耕地受旱面积4848万亩,有340万人、58万头大牲畜因旱供水受到影响。此次高温叠加干旱导致中稻和玉米花粉活性下降,结实率降低,尤以望天田和灌区末端受旱较重。
气象部门预测,夏末初秋降水仍然偏少,旱情将继续发展加重。虽然2022年夏粮增产,北方大部秋粮长势较好,但南方,尤其号称 “湖广熟,天下足” 的长江中游各省如因旱减产,仍将威胁到我国的粮食安全。
1
旱情威胁粮食安全
长江流域在梅雨期过后经常出现高温伏旱,但进入21世纪以来,旱情有加重的趋势,这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密切联系。随着北半球气候带整体北移,控制我国夏半年旱涝趋势的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在20世纪90年代末发生突变,强度增大,脊线位置和北界北抬,西伸脊点西进 [1]。
这种情况并非我国独有,北半球其他地区的副热带高压也在不断增强和北扩,在2022年夏季,笼罩西风带大部甚至连成一片,欧洲大部出现史无前例的高温与干旱,美国与南亚也出现严重高温与旱情。
图18月20日北半球500百帕天气图,以588位势什米等高线为界的副热带高压仍笼罩我国南方大部,而且在整个北半球都很强盛|图源:中央气象台
法国农业咨询公司战略谷物(Strategie Grains)预测,2022-2023年,欧盟作物季的玉米产量降至5540万吨,创出十五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同比降幅超五分之一。此外,欧洲今年夏季山火频发,西班牙、罗马尼亚和法国这三个国家今年以来分别被烧毁植被的面积大约是平均值的4倍、7倍和5倍,很有可能的是这些数字还会在今年之后的时间里继续增加。欧洲多国为粮食净出口国,农作物的大幅减产将提高全球粮食安全风险,推动食品价格上涨,进而波及到其他为遭受干旱的地区,并造成连锁性破坏,甚至可能引发全球粮食危机。
作为全球最大的玉米生产国,美国中西部持续高温干旱,全美最大的两个水库——鲍威尔湖水库和米德湖水库长期处于低水位状态。据美国农会联合会8月14日发布的一份调查,将近四分之三的美国农民认为今年的干旱正在影响收成,他们的收入将显著降低;37%的美国农民表示,他们正在割掉那些因干旱不会成熟的作物。
图2米德湖水库蓄水达到历史极低值,左图为2000年状态,右图为2021年状态,美国西南部的这场干旱可能已经持续了22年|图源:美国航空航天局
种种迹象表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已进入一个新阶段。联合国防灾减灾署2020年发布报告称,相较于上一个20年,21世纪前20年全球各种灾害发生频率大幅度增加,中国是报告气候灾害次数最多的国家。类似2021年河南特大洪涝和2022年长江流域大范围高温干旱的极端事件将更加频繁,并有可能成为一种新常态,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特别是粮食安全构成巨大威胁。
近年来,中国的粮食增产赶不上消费增长,供销长期处于紧平衡,进口量逐年增加。据海关总署,2021年我国进口粮食16453.9万吨,同比增长18.1%。2020年以来,由于美国、巴西等粮食出口大国发生严重干旱和持续通货膨胀,全球粮价猛涨,低收入国家的粮食供应更加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