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凭借这股东风,lululemon的瑜伽裤“扶摇直上”,迅速占领女性运动消费者心智,带动品牌认知度快速扩展。
如今lululemon已经从“瑜伽品牌”延伸到更多品类,包括跑步、综合训练和日常穿着(On the Move,OTM),但瑜伽仍然是lululemon的认知标签。虽然财报未对各品类营收做披露,但根据魔镜市场情报的数据,2021年瑜伽用品仍然占据lululemon天猫旗舰店60%的产品品类。
lululemon在2014年进入中国,最初增长较为平稳,但近几年有加速之势。尽管总部一直没有单独公布中国市场的营收数据,但中国所在的“北美之外市场”营收已经超越全球第二大市场加拿大(2021年财报数据),且中国市场门店数量大幅超过除美国外的其他国家。因此,外界普遍认为中国已是lululemon继美国、加拿大之后的全球第三大市场。
品牌CEO卡尔文·麦克唐纳(Calvin McDonald)在公开采访时表示非常看好中国市场,2021年lululemon在全球净增53家门店,其中31家在中国。预计2026财年中国的门店数量将达到220家。
(跟第一大市场美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杀手锏也是双刃剑
业内分析人士时雨认为,品类杀手策略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可以帮助品牌快速进入市场,但定位越成功,扩展新市场就越难,尤其是在中国市场。“一个品牌标签戴久了,消费者对他的认知早已固定下来,要改变很难。”就拿最近争议很大的钟薛高事件来说,当消费者心中对雪糕有了基本定位,高价就容易被排斥。
lululemon的困境在于,其“强项”瑜伽市场毕竟有限,而在“弱项”跑步、综训等品类上,它不得不与耐克、阿迪达斯和安德玛的传统优势领域“正面刚”。这是公司到达一定体量后,跨越平台期必经的一步。然而,消费者承认它是“瑜伽界的爱马仕”,却未必承认它在其他品类的高价位。
“我线下最常听到的是:这件衣服和优衣库300不到的有啥区别?为啥你们要卖1000多?”一位lululemon店员告诉《财经十一人》。
该店员指的是店内“日常穿着”品类的产品,这是现阶段lululemon力荐的品类,lululemon前员工小范表示,品牌基本每个周期都会举办针对“日常穿着”的整合营销活动。
不过lululemon的“日常穿着”在国内的确缺乏优势。为了延续品牌以往风格,日常系列也都是基本款,潮流度大打折扣,外形又与那些凭借基本款占据消费者心智的品牌有七八分相似。
“lululemon瑜伽裤的高价,除了成本,更多是品牌溢价。”时雨表示,“但这种认知并没有延伸到其他品类,有些产品连logo都不明显。穿瑜伽裤还可以说是穿着‘瑜伽界的爱马仕’,日常系列挺难给人带来这种‘虚荣感’。”
屋漏偏逢连夜雨,“日常”系列率先暴雷。5月5日,lululemon因产品“以次充好”被北京市西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8万余元。受罚的是Navigation男士羽绒马甲,其充绒量与国家标准不符。
事实上,以“高质量”著称的lululemon,供应链一直都存在隐患。lululemon没有自己的工厂,全部产品来自代工厂,且面料也全部由代工厂供货。lululemon共有56家面料供应商中,其中的5家的供应量占总量的一半以上,最多的一家接近3成。如果供应链中断,lululemon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价格合适的替代厂商,订单会出现缺口。
这也容易造成核心科技流失。虽然申请了专利,但面料生产本身并不是一项高精尖技术,护城河不深,被借鉴的风险也很大。“耐克、阿迪达斯等品牌都有自己的工厂,将一些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时雨想了想说道,“不过国内工厂的‘借鉴’技术也很高明,自有工厂和代工厂之间只是容易与否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lululemon的高价是与质量绑定的,一旦爆发质量问题,品牌受到的影响比同行更大。“而且lululemon也有赖于社交媒体传播,一旦有负面消息,社交媒体会快速放大,声誉受损更严重。”
除了品类扩张有阻力,lululemon对男性市场的冲击也有障碍。正当竞争对手大力杀进女性市场时,坐拥优质资源的lululemon,却为反向进军犯了愁。